——记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师范)221班陆胡媛同学参加伦敦大学学院“AI时代的教育学”暑期项目
2025年盛夏,来自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师范)专业的陆胡媛同学,通过江苏省鲲鹏计划奖学金项目,远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开启了一场为期三周的“AI时代的教育学”研学之旅。在这场知识与文化交织的旅程中,同学们不仅深入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前沿动态,更在实践中重新思考教育的未来。
在伦敦大学学院为期三周的"AI时代的教育学"课程中,同学们共同经历了一场从技术认知到教育理念升华的深度学习之旅。这三周的学习为同学们构建了一个理解未来教育的完整框架,帮助大家形成了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并重的教育观。
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前沿应用,亲身体验了生成式AI创作的巨大潜力,更深入思考了技术背后的伦理挑战。在教育哲学模块的学习中,同学们通过对东西方教育思想的比较,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目的,认识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综合素养。最后,通过对教育社会学的学习,同学们意识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理解了各种社会因素对教育机会的影响,坚定了打造包容、公平课堂的教育理想。
这段学习经历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AI时代的优秀教育者需要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精神,既要善于运用创新工具,更要坚守教育初心,成为知识与价值的传递者。
在伦敦课余时间,大家穿梭于众多博物馆,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沉浸式博览。
在大英博物馆,同学们直面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从罗塞塔石碑到帕特农神庙雕塑,体会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在国家美术馆,同学们亲睹教科书上的欧洲绘画真迹,从梵高的《向日葵》到莫奈的《睡莲》,直面艺术的感染力;V&A博物馆则展示了艺术与设计的另一种面貌,从璀璨夺目的历史珠宝到笔触精湛的古典油画,其馆藏跨越了时空与媒介的界限,拓宽了同学们对“艺术”的定义;而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同学们不仅为宏伟的建筑与恐龙骨架所震撼,更被其用互动的方式还原情景、传授知识所启发。
走出博物馆,同学们踏入公园,体验了一场户外自然课。
在罗素广场、海德公园和摄政公园的绿意中,同学们接触到许多小动物,你看:树枝间松鼠灵活跳跃,湖面上成群的鸭子悠然划水,树下各类鸟类停驻歇息,它们与漫步其中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图景,令人赞叹不已。
课程之余,教授安排同学们前往剑桥与牛津这两座世界学术圣地,沉浸式体验了百年学府的精神传承与学术氛围。在剑桥,大家乘着小船于康河中行进,感受着学院建筑的恢弘与叹息桥下的书香;在牛津,同学们穿梭于拉德克利夫图书馆与中世纪庭院,寻访牛顿苹果树,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真理。此次剑桥牛津之行,不仅让同学们领会到了两校不同的风光,更让同学们感受到背后的教育精神与学术传承。
三周的UCL之旅虽已结束,但对未来教育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能带着满满收获回归课堂,在未来的教育中播下更多创新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