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最新消息
  • 师资队伍
  • 学术研究
  • 招生就业
  • 教育教学
  • 党建工作
  • 团学工作
  • 创作展演
  • 下载专区
团学工作 | 暑假社会实践(十一)| 红色文化“艺”线牵团队赴丰利古镇开展爱国主义宣讲活动
2025-08-01

        


         7月25日下午,由南通大学红色文化“艺"线牵团队与丰利镇古丰社区党总支在丰利小学旧址进行红色理论宣讲,团队12名志愿者与社区40余名党员群众将红色传承与理论宣讲相融合。把一段段江海大地的红色记忆,变成可触可感的温暖体验。

志愿者朱慧宇针对当前乡村红色文化教育数字化利用率低、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以及教育模式单一的三大“痛点”,进行了深度分享。


同时表示,团队正在以“1+1+N”的服务体系,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红色文化教育教育模式。为基层社区后续开展红色教育拓宽路径。

活动在舞蹈《光亮》中拉开序幕。“脚下是江海交汇的泥土,抬头是狼山支云的霞光。”志愿者用现代舞再现无数仁人志士英勇奉献的革命精神。舞台LED大屏同步播放着滨江夜色、五山叠翠、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等南通风貌,历史与现实在光影中交叠。

78岁的老党员许广才说:“我1947年入党。今天孩子们用舞蹈把我‘带回’了烽火岁月。”

“南通,我们英雄的故乡。江海儿女永不忘......”当《江海英雄》的副歌响起,全场合唱。这首歌由南通大学声乐表演专业研究生唐雨帆根据刘瑞龙、曹荻秋等南通籍革命先辈事迹创作。

为了让居民“学得会、唱得响”,志愿者王枫棋把歌词拆成四组,分发给四个方阵,领唱、轮唱、和声,此起彼伏。不到十分钟,台下的阿姨们已能完整跟唱。“我外孙今年考大学,我就把这首歌发给他,告诉他家乡的土地为什么红。”居民张美兰举着手机录像,满脸自豪。

“谁知道南通籍革命烈士?”“能分享一个红色故事吗?”问答环节一开启,现场瞬间热闹。居民们踊跃抢答,从英烈事迹谈到红色场馆,从理论知识聊到身边故事。

五轮竞答下来,团队共送出书法摆台、钥匙扣、明信片等红色文创作品60余份,现场高潮迭起。革命精神在互动交流中得到传承。

如果说舞蹈与歌曲点燃了情感,那么非遗丝网印刷体验则让红色文化真正“落在”掌心。团队负责人朱慧宇对原创的南通特色纹样进行讲解。大家围站在工作台旁,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协作完成丝巾印刷。红油缓缓拓印出鲜明图案,红色革命故事也在操作过程中娓娓道来。

参与者们边动手边聆听,在传统技艺的实践中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

活动尾声,全体参与者与志愿者代表合影。返程的志愿者与居民们挥手道别,耳畔仍回响着《江海英雄》的旋律。

正如带队老师、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团委书记顾慧所言:“当红色理论插上艺术翅膀,当大学课堂搬到百姓身边,信仰就不再是抽象符号,而是可触可感的幸福与力量。”丰利镇古丰社区党总支书记徐金峰表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更要珍惜。未来希望能把古丰社区打造成“苏中红色第一居”,让党旗在丰利大地永远高高飘扬! ”








  • 下载区
  • 美术系
  • 音乐系
  • 艺术设计系
  • 工业设计系
  • 吴耀华中国画
  • 徐卫中国画

© 版权所有:南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