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入耳,艺术创作润心。7月22日至23日,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无问西东”场馆里的思政课——理论宣讲实践团走进崇川区闸桥社区,以“红色宣讲+艺术创作”的形式,为社区青少年打造了两场生动的红色课堂——让井冈山精神在指尖扎根,让长征故事在心中鲜活。

7月22日,团队负责人戴雨彤化身“红色讲解员”,结合她在去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的研学故事,以“‘艺’颗红心,青绘井冈精神”为主题,详细讲述张子清师长的 “救命盐”和十八军团进西藏两则故事。
宣讲结束后,进入“撕纸悟精神”环节,戴雨彤耐心示范撕纸技巧,引导孩子们用手中的红纸撕出红色火炬形状,体现了井冈山精神中“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深刻内涵是星火相传的。
当一幅幅带着童趣的撕纸作品完成,孩子们举着作品互相展示时,井冈山精神已从故事里的概念,变成了可触摸的记忆。
7月23日,课堂聚焦“重走长征路,绘出赤子心”,团队成员李可以“红军长征故事”为核心,选取“半条棉被”“军需处长”“飞夺泸定桥”等经典故事,为孩子们还原长征路上的温暖与悲壮。
故事讲完,画笔成了情感的载体。孩子们拿起画笔,在团队指导下绘制红军包、草鞋、马灯、斗笠等长征“老物件”。
“无问西东”社会实践团队由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组成,团队始终坚持“以美为媒、传承红色文化”的理念。
此次闸桥社区之行,通过红色宣讲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让孩子们在听得懂、学得会、做得来的活动中,真切触摸到红色历史的温度,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基因悄然植入心田。

团队负责人戴雨彤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红色文化传播新路径,让更多青少年在艺术与历史的碰撞中,传承红色血脉,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