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音乐赋能康复,携手共谱“疗愈之声”——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建“音乐治疗康复中心”正式揭牌
2025-07-01

6月30日下午,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建的“音乐治疗康复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卢红建,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储晓彬,副院长季建峰,党委专职副书记丁爱明,医务处处长沈君华,康复医学科副主任陈伟观,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党委书记沈江,副院长吴蓉,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叶欣欣,音乐系赵柏博士,南通大学应用心理系副教授、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挂职)陈乐乐等出席活动。这一重要合作标志着双方在“医教融合”与“艺术赋能健康”上的跨界实践迈出关键一步,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注入温暖力量。
揭牌仪式现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指出,音乐具有穿透时空、安抚情绪、激活神经的力量。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音乐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其在运动功能重建、语言障碍矫治、情绪障碍调节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音乐治疗康复中心”的建立,正是基于这一跨学科共识的深度回应,它不仅是医学与艺术的深度联结,更是一次“小处方”与“大健康”的智慧融合。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卢红建表示,“音乐治疗康复中心”的建立是医教研资源深度整合的一次创新探索,双方将以音乐为桥梁,共同打造一个覆盖认知康复、言语康复、心理康复、运动康复等多领域的专业音乐治疗康复体系。他进一步指出,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提供一个“共研、共育、共建、共享”的合作平台,真正打造多学科、多维度的康复新平台,从而将“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康复理念落到实处,为南通地区乃至更广范围内的患者提供更人性化、更有温度的康复支持。
艺术学院赵柏博士和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陈伟观分别汇报了近一年多合作的音乐治疗成果。
2024年3月,赵柏博士带领的艺术学院“万象之园”志愿者团队,与市一医院肿瘤科合作,率先开展“病房音乐陪伴”试点项目。该项目通过定期音乐互动为住院患者提供情绪支持与精神慰藉,初步探索了“音乐介入”在临床病房环境中的应用空间与可能性。
在前期试点取得积极反馈的基础上,合作于2025年3月实现重要升级,专业音乐治疗被系统引入康复医学科。团队成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干预小组”,聚焦神经康复、情绪障碍、慢性疼痛等核心方向,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和恢复进度,实施个性化的音乐治疗干预方案。
6月26日下午,在院康复治疗大厅成功举办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音乐会,吸引了百余名患者及家属参与。现场氛围热烈而感人,观众或动情落泪,或随旋律轻声哼唱,音乐在病房深处奏响,更在听众心中激起温暖回响。
截至目前(2025年6月30日),康复科已累计开展19次音乐治疗干预,服务患者超过200人次,成效显著——部分案例已呈现出明显的康复改善效果。赵柏博士及其团队凭借高度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感,赢得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广泛赞誉,也为本次“音乐治疗康复中心”的正式设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签约仪式上,艺术学院院长张卫与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储晓彬首先共同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标志着双方合作的正式确立。随后,张卫院长与医院党委书记卢红建共同为“音乐治疗康复中心”揭牌,宣告这一集科研、教学、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平台正式成立并启航。
艺术学院志愿者小分队在揭牌仪式后举行了小型音乐观摩会,以音乐为媒介,传递疗愈关怀理念,致敬“医艺融合”新篇章,彰显合作初心。
未来,“音乐治疗康复中心”将深度融合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核心优势资源,持续深化建设:以科研驱动为根基,聚焦音乐干预机制研究,构建科学可评估的治疗体系;以人才培养为引擎,打造交叉学科育人平台,创新“艺术+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服务拓展为脉络,推动音乐治疗进社区、进特殊教育、进基层医疗机构;以示范引领为目标,着力打造江苏“医艺融合”标杆,并向长三角及更广区域辐射影响力,最终建设成为集创新研究、卓越育人、普惠服务与区域示范于一体的长三角示范性音乐治疗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