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南通大学音乐厅迎来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声乐盛宴。享誉国际声乐界的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教授应邀莅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以“歌唱的艺术”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音乐系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更汇聚了省内多所高校艺术院系代表、省内外文艺团体声乐骨干以及港澳特别行政区艺术团体成员前来观摩学习。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息。这场高水平的声乐讲座,不仅生动诠释了歌唱艺术的精髓,更为所有参与者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吴蓉对石倚洁教授的到来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师生们珍惜此次宝贵的学习契机,从中汲取艺术养分,努力提升自身的音乐造诣。
讲座伊始,石倚洁教授回顾了早年资料匮乏的求学经历,强调稀缺性塑造了对艺术的珍视。他对比当下信息便捷的时代,指出唾手可得的资源易导致学习浅尝辄止,呼吁师生务必珍视并仔细聆听宝贵的学习资料,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以勤补拙的进阶之道。他通过大量实践和高强度训练提升能力,阐明精准读谱的重要性以及与钢琴、交响乐团等协作的宝贵经验。
随后,多位艺术学院师生及优秀毕业生代表登台演唱并接受石教授指导。石教授高度评价了南通大学师生们的演唱水平,通过细致点评和亲身示范,提出了众多宝贵的指导意见。
石倚洁教授指导音乐表演本科生夏松松演唱
《忆秦娥·恒山月》
在指导诗词歌曲演唱时,他阐明核心在于“通过声音编织画面”,引领观众身临其境。石教授指出,声音是情感与意境的载体,应依据歌词含义展现音乐色彩、描绘画面以引发共鸣;他要求演唱者深刻理解词意,密切呼应伴奏色彩,使声音真正服务于意境的诠释与表达。
石倚洁教授指导音乐系优秀毕业生许子琦演唱
《青玉案·元夕》
石教授进一步强调,声乐艺术的专业深度与高度,最终取决于艺术修养的积淀,远不止于歌唱技巧本身。这要求歌唱者掌握多国语言,尤其针对西方歌剧和艺术歌曲,具备优秀的外语能力,并深入学习中西方音乐史、作品背景等广博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视野,是支撑声音表现力的基石。
石倚洁教授指导音乐系教师臧云扬演唱
《Cortigiani, vil razza》
在谈及技术细节时,石倚洁教授指出,音乐内在的动力与律动感必须持续向前推进。他谈到,一切技术手段须适配作品风格,例如借鉴中国国画的留白美学,在演唱中追求“声断意不断”的境界,通过精妙的音断气连处理营造余韵。关于高音演唱这一技术难点,他点明核心在于掌握“换声技巧”,提醒切勿盲目依靠力量冲高音,而应像扣篮般有控制地、精准地“扣住”音高,目标是找到并稳定掌握最适合自身条件与艺术表达的高音演唱方式。
石倚洁教授指导音乐系优秀毕业生彭志杰演唱
《爱永在》
讲座结束后,副院长吴蓉致辞感谢石倚洁教授的精彩讲授,高度赞誉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与广泛的教育影响力,并为石倚洁教授颁发南通大学客座教授聘书,期待石教授未来能为南通大学师生带来更多高水平的学术指导与艺术交流。
整场活动中,石教授以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引导全体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这场大师课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对艺术精神、学习态度与职业素养的深刻启迪。石倚洁教授以其亲身经历与智慧箴言,为师生点亮了通往更高艺术殿堂的明灯,其关于珍惜、勤勉与匠心的教诲,必将长久激励学子们的艺术求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