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与南通市图书馆第二党支部在南通市美术馆联合举办“沿着运河读中国——探秘兽首展,共鉴历史风华”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以圆明园兽首文物为纽带,通过艺术赏析、爱国教育、实践创作与互动体验的多元形式,带领青年学子沉浸式感悟中华文明的瑰丽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解码兽首艺术密码:传统工艺中的文明对话
活动现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专业教师童兴强以《凝固的匠心:兽首艺术语言解析》为题,从造型、纹饰、铸造技艺等维度展开深度解读。他通过对比中西雕塑风格,阐释十二生肖兽首“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兽首既有西方写实主义的精准解剖结构,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祥瑞纹样与拟人化表情。这种文化交融的创作思维,恰是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生动体现。”讲解过程中,美术专业学生纷纷打开速写本,以线条勾勒兽首的细节肌理,在实践中体悟传统工艺的匠心独运。

文物归途映照复兴之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吴筱琳以《漂泊与归来:从兽首百年沧桑看文化自信》为主题,结合历史影像与回归案例,讲述兽首从圆明园劫难到辗转归国的动人故事。“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镌刻着中华民族从觉醒到崛起的时代烙印。”她指着展板上的兽首回归时间轴说道,“当牛首虎首在拍卖场上被爱国商人重金购回,当马首通过国际合作无偿捐赠——每一件‘回家’的文物都在宣告:今日中国不仅有守护文明的决心,更有对话世界的底气!”

笔尖传情印鉴承韵:青春力量书写文化传承
在沉浸式观展环节,学生们驻足于兽首真品和复刻展品前,或凝神记录工艺细节,或低声探讨文物背后的美学思想。文创体验区更成为活动亮点,师生们手持特制集章册,在十二兽首全身版印章前有序排队。随着“牛首昂扬”“虎目生威”等一枚枚精美章印跃然纸上,青年学子以现代创意对话传统符号。活动尾声,手持盖满章印纪念册的学生代表李彤表示:“盖章不仅是仪式感,更让我们把文化记忆‘带回家’。作为艺术生,我们要用画笔讲好文物故事,让历史风华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此次校地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专业解读+历史追溯+艺术实践”的创新模式,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深植青年心田。双方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大运河文化资源,打造“行走的美育课堂”,引领青年以艺术视角解码文明基因,用创新表达赓续文化薪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