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最新消息
  • 师资队伍
  • 学术研究
  • 招生就业
  • 教育教学
  • 党建工作
  • 团学工作
  • 创作展演
  • 下载专区
新闻动态 |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李昕博士亮相“名家有约”,探讨AI时代艺术创作新范式
2025-04-03
4月3日,第118期“名家有约”在南通市文艺之家报告厅举行。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韩国BK-21研究员李昕博士以“AI时代个体艺术经验的价值与融合”为题,带来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深度思辨。

图片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李昕主要围绕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与机遇、个体艺术经验的价值与融合、展望未来等四个方面,梳理了AI技术发展简史、主流大语言模型、主流艺术类AIGC模型、智能工具的拓展应用,介绍了结构化提示词和能力范围、搭建基于知识库的定制化AI、搭建复合AI调用工作流,结合当代诗人张二棍、戴潍娜与DeepSeek围绕同一主题展开诗歌创作以及加拿大作家肖恩·迈克尔斯(Sean Michaels)的实验性小说、南通艺术家沈华的摄影作品等实例深入探讨了艺术创作在AI时代个体经验如何撬动集体经验,并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为真实世界创作的深度思考和相应建议。
针对当前智能化创作趋势,李昕明确指出:虽然AI正在重构艺术生产逻辑,但扎实的造型功底与审美素养仍是核心竞争力,智能化必须定位于创作手段而非终极目标。通过AI技术实现的学科壁垒消融,推动着"传统艺术+现代设计+智能生产"的融合创新,要求从业者构建跨学科知识结构。
李昕特别警示技术依赖风险,主张在人机协同创作中强化艺术家的主体价值。其提出的"经验撬动理论"认为,个体经验在具身性感知、微观洞察、灵感激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能够有效激活集体经验库。针对AI时代创作能力分化现象,强调高效率工具反而凸显了专业素养的差异,人机共创将成为常态化创作模式。他提出应运用AI技术拓展认知维度,建立新的社会观察视角与人文思考方式,呼吁从业者关注技术、市场、文化的协同进化,把握全局性变革中的发展机遇。
南通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华参加活动,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狄永明主持讲座。
图片
图片
南通市属文艺家协会会员、各县(市、区)文联及所属协会文艺家200多人听取讲座。


  • 下载区
  • 美术系
  • 音乐系
  • 艺术设计系
  • 工业设计系
  • 吴耀华中国画
  • 徐卫中国画

© 版权所有:南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