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在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南通大学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深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将美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各项艺术教育工作有序且高效地推进。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还构建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公共美育与专业美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紧密联结的新时代南通大学美育教育体系。
一、总体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明德引领风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强化文化主体和文化创新意识,培育艺术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美好心灵。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引领新时代大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与担当意识,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强烈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
2.坚持面向全体。坚持育人为本,以艺术教育公平为基石,致力于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日常生活及校园文化等各个领域营造高雅、美感与活力并存的整体美育氛围。同时,不断完善美育育人机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受到艺术的熏陶,实现艺术教育的广泛覆盖。
3.坚持分类指导。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不同院系美育资源不均衡、美育成果不均衡的问题,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发展、个性发展与协同发展,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校多品的美育格局,着力将地方美育特色融入到美育育人的全局。
4.坚持协同推进。充分发挥美育管理部门与实施单位的主体作用,协同推进各类美育资源的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与优化整合。不断促进学校各部门与各院系的紧密互动与互联,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动合作,确保美育实施的社会性、协同性与一致性,推动美育改革与实施的深入发展。
三、主要成效
1.持续提升艺术类专业建设。南通大学始终致力于持续提升艺术类专业建设的水平与质量。在“学院办大学”的理念引领下,艺术学院紧紧抓住国家一流专业及专业认证的宝贵机遇,全面加强专业建设的深度与广度,2024年入选“江苏省美育推广基地”。勇于打破传统专业壁垒,积极拓展高校美育的边界,通过精心调整课程设置,深度融合多学科知识,不断优化艺术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交叉融合课程,旨在培养既精通艺术,又掌握“艺术+”多元技能的融通型综合艺术人才。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专业特色,充分发挥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两个国家一流专业,以及音乐学这一省级一流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申报并获批美术学(师范)(乡村定向)专业和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学分互认)项目,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也在2024年迎来第一届毕业生。这些专业以其卓越的建设成果,不仅提升了我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更为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能力的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南通大学的艺术教育迈向新的高度,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持续优化美育师资队伍。在学校人才引进政策的指导下,各专业团队积极引进美育师资,加大引进高层次、高水平艺术教育人才的力度,积极输入专业美育与公共美育人才。艺术学院以“子美大讲堂”“季子音乐大讲堂”为平台,邀请美育界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教育家开设专业讲座、美育讲座,并聘请相关人员担任美育嘉宾,在美育教育、美育研究、美育改革等方面提供一定的资源与帮助。同时,积极提升师资素养。为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学校和学院组织科研教学培训班,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优质平台,也为美育师资队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老师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对科研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学校积极鼓励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参加全国高等学校音乐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第四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学赛、第五届江苏省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等国内各级各类美育论坛、艺术类基金项目培育和申报培训,通过学术交流、实践交流等方式提升美育师资的综合素质,并取得佳绩。
3.持续完善美育课程建设。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不断加强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严格落实美育学分要求,开设公共艺术课程选修模块,并把艺术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每位学生须至少修满2学分。努力创造条件,不断优化公共艺术选秀课程库建设,积极开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中国红色美术作品赏析”、“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等公共美育课程的开展彰显了综合美育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特色的完美融合。结合省、校美育科研规划课题建设工作,不断优化美育课程资源建设,建成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赏舞蹈名作、传不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域下的舞蹈名作鉴赏》、《<山海经>插画鉴赏》等课程均入选2024年江苏省高校美育大讲堂优课。《非遗舞蹈服饰》、《篆刻艺术》、《中国民间美术鉴赏及创作》、《校园舞蹈鉴赏》、《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撕纸艺术》、《音乐里的中国文化》、《中国民居鉴赏》、《陶艺鉴赏与制作》等9门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入选2024年我校首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项目,不断拓展美育育人的覆盖面。
4.持续推进美育实践活动。学校积极开展美育主题活动。艺术学院以高雅艺术进校园、美育浸润行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炫·青春”等平台和品牌活动为阵地;以高水平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为依托,充分挖掘、选拔、培养学生开展戏剧、舞蹈、表演、书法、篆刻、板鹞风筝、剪纸、撕纸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以“子美大讲堂”“季子音乐大讲堂”“季子音乐沙龙”等板块为阵地,开展学术讲座、艺术交流等活动,兼容艺术的专业性与公共性,广泛传播艺术。以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南通博物苑、范曾艺术馆、个簃艺术馆等校内外艺术场所为阵地开展专题音乐会、毕业作品展、书法作品展等,在提升师生专业水准的同时不断促进师生及社会群众的审美提升。以美育浸润行动为阵地,组织美育文化艺术实践团赴学田街道、紫琅一小、五窑小学等地,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拓宽美育路径,通过美育教育浸润儿童心灵,在提升广大少年儿童的绘画技艺和审美志趣,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艺术学院以小洋口度假区、印即得、富美帽饰文创园、泛书房等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各个环节中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导师制与工作坊团队合作创新形式,提高学生科研创新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激励研究生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肩负文化复兴使命。此外,以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为契机,着力在朗诵表演、乐器演奏、独奏、合奏、舞蹈、艺术实践工坊、美育创新案例等多个类别的多个项目上下功夫,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专业水准高、审美价值好的艺术作品和成果。2023-2024年度艺术学院在各级各类艺术赛事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3人次、二等奖23人次、三等奖41人次,省级一等奖81次、二等奖161次、三等奖282次、优胜奖27次,充分展示了学校在美育教育方面的丰硕成果。
5.持续落实美育教学研究。学校紧跟新时代节奏,紧跟美育工作前沿,将美育教学改革落实在实处和深处。积极承担各级美育课题研究与实践,重点研究学生人文素养、审美素养、道德素养、科学素养和专业素养等协调发展的美育系统理论,扎实研究实施美育课程与教学的策略,深入研究中华美育精神,推动美育研究成果在学校的实践、转化和推广。致力于美育综合研究的项目,2024年3月,李朝霞教授的《数智时代美术的创新发展与传播制度研究》与孙婷老师的《中美比较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区艺术研究》成功申报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同时,结合省学校美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申报等工作,积极培育社会实践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项目《民间美术文化》《舱室内装设计与工艺》现已积累一定的美育成绩并于2024年4月验收成功,顺利结项。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艺术为民: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坊建设模式探索——以‘乡村之美融合式设计工作坊’为例”、“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二十四节气美育课程建设”等被推荐参加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主动研究美育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互动关系,主动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美育教学研究体系。
6.持续筑牢美育管理体系。学校持续完善美育工作的领导架构与工作机制,精心规划美育发展蓝图,并确保配套保障措施到位,以全面、协调的方式推进各项美育任务的落实。为确保美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进一步加大了专项经费的支持力度,正式将美育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体系,并实行严格的预算绩效管理。在资金分配上,我们充分保障了学生审美教育、人文素养提升活动、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社团活动实践、艺术表演、高雅艺术校园行以及师资培训等关键环节的经费需求,实行严格的经费专款专用制度。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化筹资路径,构建了政府、社会、学校三方协同的共建共享新模式。在艺术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加速推进艺术大楼的建设进程,目前音乐厅、美术馆等艺术场馆已完成建设,即将投入使用。此外,建立了美育器材的动态补充机制,不断优化和升级美育教学环境。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学院申报的体育用品产业项目成功入选南通大学首批产业学院建设名单,这将为美育教育的创新发展和产业落地注入新的活力。
在新文科振兴的浪潮中,南通大学进一步明确了美育育人的宏伟目标,并以此为契机,大大增强了美育改革的内在动力。学校以专业建设为基石,致力于创新美育教育的载体,积极搭建多元化的平台并拓展渠道,旨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及时体验到艺术实践活动的快乐,深切感受到艺术教育的独特魅力,真正领悟到艺术的无限可能。一系列的举措不断我校激发学生的艺术梦想与追求,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情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使得南通大学的美育教育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发挥更加积极且关键的作用,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南通大学
2024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