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由《中国美术报》社、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大学共同主办的“时代·人民——2024中国美术报艺术季”子项目之一“琴书和鸣——中国书法与古琴艺术展演”在南通现代美术馆盛大开幕。南通市政协原副主席、南通市政协书画会执行会长储长林宣布展演开幕。开幕式由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莹主持。

南通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宋红鑫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本次展演以“琴书和鸣”为主题,旨在融合书法与古琴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众多书法家和古琴艺术家用笔墨与琴声共绘艺术画卷,彰显精湛技艺与深厚修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此次展演打破传统界限,实现跨学科艺术交流,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相信它将激发艺术家灵感,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展览学术主持、文化学者、中国画学会理事、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谢海在致辞中表示,古琴艺术与美术界、书法界渊源深厚。此次雅集意义非凡,它不仅在视听上与书法艺术形成鲜明对比,更重要的是它传承了中国文人琴棋书画的传统。在当今喧嚣时代,古老传统被割裂,文化人有责任重拾文化脉络,延续琴棋书画的文化序列,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重焕生机,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展览策展人、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美院古琴协会会长、陕西省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陈斌在致辞中认为,书法与古琴尽管在表现形式上各有千秋,但它们同属于时间艺术的范畴,其内在的原理与精髓相互贯通,彼此映照。这些艺术形式都巧妙地运用了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在时空的广阔舞台上自如地拉远或拉近视觉与听觉的感知距离,引导观众在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中,深切地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交融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与深远意境。
参展艺术家代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苏金成在致辞中表示,古琴与书法的融合创新之处在于两者在追求基本技法精湛的同时,都高度重视节奏的把握。书法中对写字节奏的掌握,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音乐的启迪。古琴的韵律与书法的笔韵相得益彰,共同演绎出中华艺术的独特韵味。此次艺术展演不仅促进了两种艺术形式的深度交融,更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新径,让古老艺术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
开幕式上,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吴信林、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曹佩虹与陈斌教授共同为“陕西省古琴研究会南通研学基地”揭牌。
陈斌教授、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南通现代美术馆馆长朱海燕共同为“西安美术学院古琴学会南通交流活动中心”揭牌。
开幕式后,来自梅庵派、广陵派、浙派、九嶷派、虞山派的古琴艺术家们进行了古琴雅集,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南通现代美术馆馆长朱海燕女士担任古琴雅集主持。
陈斌教授带来了梅庵派名曲《关山月》,其琴声悠扬,如泣如诉,仿佛将人们带入了那遥远的边塞之地,感受到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谦德文化艺术馆负责人杨晶演奏的《良宵引》,琴声清新脱俗,旋律优美流畅,让人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夜晚,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安详。
湖南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古琴广陵派第十三代梅氏传人、古琴金陵派第四代梅氏传人、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南国画馆传家琴社执行社长易慧芳的《秋夜读易》展现了广陵派的独特韵味,琴声古朴典雅,节奏稳健有力,让人在秋夜的静谧中感受到智慧的启迪。
中国琴会会员、英才文化发展中心文艺部创作委员、陕西博文教育古琴顾问、江苏唐人琴院特聘古琴师、一弦古琴馆馆长石斛兰的《洞庭秋思》,以细腻的指法、深情的演绎,将洞庭湖的秋意与思绪融为一体,令人陶醉,展现了九嶷派古琴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庵派”古琴艺术南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洪辰演奏的《流水》,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与人生哲理图。
浙江音乐学院古琴、古筝专业副教授、古琴专业硕士生导师、浙派古琴嫡系传人、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琴会理事、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章怡雯的《关雎》则展现了浙派古琴的韵味,琴声悠扬婉转,旋律优美动人,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了古代诗歌的韵味与情感。
南通市音乐家协会古琴学会副会长、南通知远琴堂主人颜光宇的《大胡笳》是广陵派的经典之作,他以激昂的琴声、深情的演绎,将胡笳的悲凉与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虞山派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陈尉华的《梧叶舞秋风》,以细腻的指法、深情的演绎,将秋风的萧瑟与梧叶的飘零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凄凉与美丽。
“浙派古琴”项目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霞影琴馆馆长、中国琴会理事、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理事、浙江琴会副会长、浙江筝会理事章怡青的《醉渔唱晚》再次展现了浙派古琴的韵味,琴声悠扬跌宕,节奏明快活泼,让人仿佛看到了醉渔在晚霞中高歌的情景。
徐州市古琴学会会长、江西省古琴学会、海南省古琴学会、深圳古琴文化研究会等名誉会长、深圳武术技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徐永的《山居吟》是广陵派的又一佳作,他以沉稳的琴声、深情的演绎,将山居的宁静与淡泊展现得恰到好处,让人心生向往。
广陵琴派第十二代传人、江苏省古琴艺术(广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刘扬的《樵歌》同样属于广陵派,他以激昂的琴声、深情的演绎,将樵夫的豪放与乐观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振奋。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南通梅庵琴社名誉社长、西安美院古琴学会名誉会长徐毅的《平沙落雁》展现了梅庵派的魅力,琴声悠扬舒缓,旋律优美动人,让人仿佛看到了平沙之上雁群南飞的壮丽景象。
本次“琴书和鸣——中国书法与古琴艺术展演”的举办,不仅是对书法与古琴艺术的一次深情对话,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致敬。艺术家们以琴音墨韵,奏响并书写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的展示,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弘扬。相信此次展演将在时代的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激励更多人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琴书和鸣之声,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悠扬,引领文化新辉煌。
南通市文联原副主席郭华,南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通市个簃艺术馆原馆长魏武,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吴旭春,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专员王德宽,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助理於玲玲,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科研中心执行主任、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书法教研室主任、书法篆刻研究所副所长黄克,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书法教师马超,以及文艺界领导、艺术家,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代表等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