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随迁子女的身心健康,在对这些孩子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政府也提供了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为了深入了解随迁子女发展的情况,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志愿团队在青龙桥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音乐工艺坊活动。在音乐中帮助困难儿童接受美育教育,让困境儿童体会到社会的关爱,对他们的人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2023年11月4日,音乐系志愿团队开展了第一期的志愿活动。通过游戏展开,以探秘的形式带领孩子们学习相关音乐知识,在探险的过程中,激起孩子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从而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过程中孩子们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如音阶的唱名、五线谱的认识及奥尔夫节奏训练等。经过第一期对孩子们的简单了解,11月11号志愿者们顺利推进了第二期的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旋律跟唱训练小朋友们思维的敏捷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由生活而来,体会音乐艺术之美。
11月18日,音乐系的学生们再次来到青龙桥社区进行第三期活动,带领随迁子女进行了一堂简单的音乐思政课。通过欣赏祖国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和遗址,引入并介绍了红歌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与《红星歌》。在学唱过程中运用了声势律动教学方法,并带领他们一起画出自己心中的五星红旗,最后在欢乐的游戏和观看爱国短片中让孩子们接受红色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11月26号艺工坊活动,通过播放不同少数民族歌曲,激发孩子们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在“听音辨乐器”的活动中,训练他们对音乐以及乐器音色的敏感度,增加对基本乐器知识的了解。活动中进行了四项有趣的团队游戏,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本次工坊通过对传统民歌的学习,让孩子们领略民族韵味的独特性,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志愿者们利用每次两小时的工作坊机会,通过课上互动与课下交流来了解、关心社区的孩子。通过四次与孩子们接触,志愿者们发现这些孩子能够接触美育的机会较少。分析出一些社会与家庭的问题,如:市郊教育的差距,教育资源的匮乏,缺乏陪伴等。本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区孩子的资源、陪伴缺失问题,希望通过音乐及合唱促进孩子们多层次协作的社会交往能力,缩小市郊间教育差距,补充社区中相对匮乏的艺术教育资源;有利于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随迁子女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团队意识与集体观念,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并增强审美体验感。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博士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音乐与音乐学专业。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巴黎-萨克雷大学中法人文社科高级访问学者。曾任法国奥赛Orsay公立音乐学院合唱、视唱练耳、乐理教师。在法创建“巴黎欧亚艺术兴盛协会 AVEA Paris。王艺霏:就读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中外合作)专业,22级古典钢琴方向。
王梦婕:就读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22级古典钢琴方向。
范云岚:就读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中外合作)专业,22级古典钢琴方向。史欣玉:就读于南通大学音乐表演专业,主修声乐。
汤煜函:就读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中外合作)专业,22级古典钢琴方向。曹梦雨:就读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师范专业,主修声乐。
曹九桃:就读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师范专业,主修声乐。王千予:就读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主修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