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乐器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民族音乐事业发展繁荣的基础。6月12日下午,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张莹老师带领南通大学“何以”分享团成员来到紫琅一小,以“美育浸润童心”为主题,将中国传统民乐器与易学创新乐器相结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节与众不同的音乐分享课。
本次音乐分享活动由琵琶独奏曲《山之舞》拉开序幕,这是一首融合了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琵琶独奏曲,展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浓郁特色和现代音乐的气息,既保留了地方的音乐特点,又体现出一种新颖的风格和现代的音乐气息。同学们被“何以”美育分享团成员的激情演奏所吸引,一个个都表现出了饱满的热情,积极与分享团进行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活跃。
介绍完弹拨乐器琵琶,分享团成员继续为同学们分享了最具代表性的吹管乐器——竹笛。在竹笛长短、粗细的视觉对比上,通过分享团的现场演奏,让同学们在《姑苏行》和《鄂尔多斯的春天》两首不同风格的竹笛独奏曲中感受曲笛与梆笛在音色上的区别。
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传承中华传统民乐具有新的创新意义及实践价值。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何以”美育分享团选取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红色乐曲——《龙的传人》来进行易学排箫的演奏教学。
在课堂上,“何以”美育分享团将讲解与演奏示范相结合,带领全班同学齐奏乐曲《龙的传人》,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分享团成员对于气息、口风、演奏姿势的进一步强调,以及对乐曲所饱含的深层红色文化的解读,同学们能够在流畅演奏的基础上,情绪饱满地进行吹奏。
未来,“何以”美育分享团也将持续致力于中国传统民乐器的新用、普及、推广,围绕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的传播进一步努力,策划更多场形式多样的美育分享活动,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王悦妍
图:孙辉
编:葛京
审:吴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