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最新消息
  • 师资队伍
  • 学术研究
  • 招生就业
  • 教育教学
  • 党建工作
  • 团学工作
  • 创作展演
  • 下载专区
新闻动态 |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一行看望我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2023-07-07

7月6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率队前往如皋市九华镇赵元村看望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并为“南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授牌。如皋市委常委、副市长许敬乔,校团委书记陈婷婷,校团委副书记王舒雅,艺术学院院长张卫,艺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沈江,学工办主任张诚,院团委书记叶欣欣, “漫话”乡村美育文化艺术实践团学生团队指导老师张甜甜等陪同看望师生团队。九华镇党委书记刘志伟,镇长张小兵,副镇长陈书培,镇党委宣传委员卢小勇,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九华镇赵元村第一书记邓水平,市人民医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九华镇耿扇村第一书记梁利等有关领导对南通大学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吉明明一行来到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手绘乡村•青春行动” 漫话乡村美育文化艺术实践团志愿服务活动现场,观摩了琉璃“漫话”墙绘、琉璃艺术品创作实践过程,并对现场的志愿者团队亲切慰问。

随后在如皋镇人民政府会议室召开了社会实践专题座谈会,会议由邓水平书记主持。在社会实践专题座谈会上,吉明明与九华镇党委书记刘志伟共同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吉明明代表南通大学衷心感谢如皋市政府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他表示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平台。他勉励同学们要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并对同学们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结合专业所学,助力乡村振兴。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二是紧扣实践主题,创新活动载体。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向现实问题和社会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三是坚持脚踏实地,传承“莫文隋”精神。将莫文隋精神植根血液中,深入到企业、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中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展现青春风采。

校团委书记陈婷婷、校团委副书记王舒雅共同为实践团队学生赠送了夏凉用品。

张卫院长对孩子们的琉璃主题墙绘、琉璃创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作品细节进行了指导,并要求艺术学子依托专业所长,在生动实践中深刻感受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育人。同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让人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而不断提升全社会的审美素养。

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沈江介绍了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

学生代表王贤君、邵陈颖、徐俊慧、徐乐宇等4名同学从墙绘设计思路、绘制过程、群众评价等方面汇报了此次社会实践的感受,纷纷表示要积极践行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用青春之画笔绘美丽乡村之风貌。

前期,“漫话”乡村美育文化艺术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张甜甜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实践,与如皋市赵元村详细探讨墙绘的设计思路与方向,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文化为设计亮点,打造网红非遗乡村文化。6月28日,“手绘乡村•青春行动”漫话乡村美育文化艺术实践团志愿小分队第一批次30余名同学前往赵元村村委墙体绘制完成了100余平米琉璃网红主题墙绘暑期实践。7月6日第二批次共20名同学完成了80余平米琉璃网红主题墙绘与一场非遗琉璃艺术品制作暑期实践活动。期间同学们与高温较量、与暑气抗衡,克服蚊虫叮咬,最终高效率、高质量呈现的墙绘作品受到了村委会、村民的一致认可和赞许,村里小朋友也争相与墙绘作品互动拍照。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以“九华镇银杏文化”为创作源泉,选取“致敬梵高”艺术家系列、80年代怀旧系列、网红打卡等系列主题,共完成30余幅主题漫画创作。同时,结合琉璃艺术品“大手牵小手”活动,由团队大学生带领赵元村小朋友制作琉璃艺术品,在实际思考与制作中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多维形式进行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团队也成功入围2023年“手绘乡村•青春行动”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据悉,艺术学院团委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共有校级立项团队3支,院级立项11支,另有多支团队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专项团队。近期将围绕美丽中国、乡村振兴、教育帮扶等方面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



文:张甜甜、张乐凯
摄:冯家堂、邵陈颖
审:吴旭春
编:秦莘瑶


  • 下载区
  • 美术系
  • 音乐系
  • 艺术设计系
  • 工业设计系
  • 吴耀华中国画
  • 徐卫中国画

© 版权所有:南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