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上午,受到嘉善县委宣传部、嘉善文创产业协会邀请,艺术学院师生抵达嘉善开展“善”文化主题采风考察活动。艺术学院院长张卫,嘉善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仇桂珍,艺术学院院长助理黄天灵,嘉善县委宣传部文化建设科科长沈健,嘉善县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江建平,协会秘书处顾富林、朱建芳,建筑系系主任徐永战,学科竞赛中心副主任范松华,艺术学院教师张成禄、端木志坚、孙婷、张甜甜,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2008年,习近平总书记将嘉善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层联系点;2013年,嘉善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2019年,嘉善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本次考察,不仅是艺术学院师生感受“地嘉人善”的文化之旅,更是紧跟总书记步伐,见证一个典型的“鱼米之乡”变身成为集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为一体的先进县城的华丽蜕变之旅。

行走在嘉善,就像走入新发展理念的“现实版”。采风活动第一站,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参观了嘉善博物馆,体会地善人嘉之风貌,领略嘉善的民俗文化魅力。从远古旧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到战国时代的吴越纷争,再到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新中国的成立,沉浸式体验了时代变迁中嘉善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紧接着,采风团队来到歌斐颂巧克力小镇,参观巧克力工厂的制作流程,品尝不同口味的巧克力。小镇是一家围绕巧克力文化,积极探索跨产业融合新模式的多元化现代企业,打造了国内首个“儿童友好”小镇。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协调发展,综合打造了巧克力生产功能区、巧克力文化交流、休闲体验功能区、儿童教育功能区、农业生态功能区、生活度假功能区五大板块。

离开小镇,团队来到位于大云十里水乡的嘉善数字非遗馆。展厅约400平方米,依托现代数字科技手段,创新的展现形式,涉及六大主题板块,展示互动项目48个。参观了听戏百态说、市井百味厅、非遗美食展示区、匠心传承区和寻艺百工等版块之后,师生们深深被嘉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脉络所吸引。
当天下午,师生们来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企业交流服务基地,进行了2023长三角(嘉兴)文创设计暨第五届“善文化”创意大赛、以及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创业艺术工坊”暑期学校的交流会议。江建平秘书长为师生们介绍了第五届“善文化”创意大赛的主要内容以及往年大赛的优秀作品,孙婷老师介绍了“创新创业艺术工坊”暑期学校的活动概况。张卫院长在会议中提出,“大赛要结合嘉善当地实际需求,将本地文化元素与设计成果紧密结合,将设计方案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使艺术被大众看见。”

活动第二天,师生们来到充满文化底蕴和自然美景的旅游胜地---西塘古镇,参观体验了钱锦铭老师的剪纸艺术和王小荣老师的木刻版画。钱锦铭老先生为同学们介绍了剪纸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深刻内涵,介绍其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故事。钱锦铭从1978年从事民间剪纸创作,获评浙江省首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新颖,造型准确完美,形象逼真传神,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西塘木刻版画以其水韵诗意与乡情牵绊而闻名。作为西塘木刻版画非遗传承人——王氏父子承继家学,潜心精研,创作了《水乡风韵》系列木刻版画。王小荣老师以西塘醉园为例,亲自为同学们展示了版画的制作过程,同学们、老师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上手体验制作版画,留下了对西塘独特而深刻的记忆。

下午,团队来到姚庄农民画社及规划陈史馆参观交流。姚庄镇是嘉善县开展农民画创作活动最早的乡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姚庄的开发建设,姚庄镇党委、政府将农民画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精心培育。如今,姚庄农民画培训、创作、展览等如火如荼,成为新时代嘉善县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后,团队参观了桃源渔歌风景线,感受到了嘉善北部农村田园文化精髓。姚庄镇桃源渔歌风景线主线全长约16.11公里,自北向南,串起渔民、丁栅、沉香、北鹤、横港、展幸等6个美丽乡村精品村,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倡导城乡融合,要素互通,将姚庄产业、文化、最美村庄、田园、生态等有机串连,是一条可观、可游、可赏、可居,展现嘉善北部“诗画田园、鱼果争鲜”乡村景观的美丽乡村风景线,是一条主动融入长三角,连接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活动最后,师生们与姚庄农民画创作者进行了深度交流,并就农民画的未来发展探讨了可行性的对外展示方案。张卫院长表示,本次嘉善的采风考察活动行程丰富,为师生们带来了一次非常难忘的“善“文化之旅。并鼓励同学们要结合嘉善当地的文化元素,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充分融入到创意设计中,创作出体现新时代风貌的接地气、有朝气的作品。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师生一起参加活动。
文字:严杉,张雨洁,王飒
图文排版:张纯良
审核:孙婷,张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