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最新消息
  • 师资队伍
  • 学术研究
  • 招生就业
  • 教育教学
  • 党建工作
  • 团学工作
  • 创作展演
  • 下载专区
新闻动态 | 艺术学院组织漆艺工作坊学生参观“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
2022-08-03

8月3日,艺术学院漆艺工作坊的十余名学生在马蕾老师的组织带领下赴浙江杭州参观“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本次展览共展出入选作品397件,其中直送作品50件,囊括中国画、油画、漆画等8个绘画门类。展览体现了当代青年美术家的“大历史观”与“大时代观”,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新时代文化与学术气象的同时,亦洋溢着青年画家丰富、活跃、多样的创作思维与进取精神。


图片


“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旨在反映青年美术创作成果,倡导艺术创新的多样化,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和扶持青年美术家,激发青年美术家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培养推出更多高素质美术人才;引导青年美术家的艺术创作着眼于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图片

  

观展过程中,马蕾老师从构图、技法等方面为同学们深入解读了漆画与综合材料绘画两个门类的展出作品,带领着同学们从绘画的底层逻辑出发,透过画者之眼艺术性地观看世界。


图片

  

马蕾老师悉心的解读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优秀的作品也启发了观展同学的创作激情。同学们纷纷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用画笔展开艺术实践,将个人感受与时代情绪联系起来,对艺术不断思考和探索,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耕耘,竭力为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图片




观展感悟

本次看展学习,在马蕾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欣赏学习了许多的优秀作品。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我们对漆艺技法及综合材料技法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周璐的《锦锦瑟》及 夏靖涵的《都市变节奏》都采用了纸质材料,他们通过对纸的打磨,晕染等方法使作品画面极具感染力。本次学习,我们收获了不少知识和乐趣,期待下一次和老师同学们的学习探讨交流!

——研21美术 唐元


第七届全国青年美展汇集了21世纪青年美术家对时代的感悟,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现实生活中采撷创作素材,坚持守正创新的探索精神,创作出立足中国大地,深入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如:张玉惠的漆画作品 《边界》捕捉城市边缘地带的建筑,运用丰富的漆语言、巧妙的三角构图展现了青年美术工作者对时代脉动的深刻把握,对艺术创新的思考探索。

——研20美术 吴梵


八月初我们与马蕾老师和研究生学长学姐们一起来到杭州看全国美展,一路上收获多多。旅途中我们一起愉快轻松地观察和探讨作品的材料、技法,分享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在交流中提升了自己,也为今后的毕业设计丰富了经验。

——19级美术学(师范) 李倩


这样大型的展览每个展厅都挂着大幅的作品,作品的种类也很多,每幅作品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或许是沉稳的,或许是热情的,又或许是浓郁的生活气息,每个人对同一个作品也都有不同的看法。这些优秀的作品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用心享受这场视觉盛宴。有时,看新的作品比专注于某几件作品更加重要,会发现不同作品的独特之处。

——19级美术学(师范) 王天蕾


展厅里,明晰的灯光烘托着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热土系列三》这幅漆画作品,这幅作品表现了东北田地雪景下的画面,采用漆画中蛋壳的镶嵌技法,疏密排布不同,把体面关系表达的很清楚。

——19级美术学(师范) 魏静怡


通过这些作品让我们与素未谋面的创作者产生了共鸣,如约翰•多恩所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马俊杰的《断章•夜曲》与我之前出游拍过一张照片视角相似,有一种“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的感觉,远远看到这幅油画特别惊喜。还有佘晓娟的《凯哥》画面的晕染、人物的倒置等表现手法都对我之后的创造产生了极大动力,李军政的《氤氲系列三》用纯粹的线与色表现一下体会到“少即是多”。

在观展过程中马蕾老师指导我们,在之后的漆画或其他创作中“要学会让眼睛有休息的空间,画面舒适松弛”。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都表达了这个时期青年艺术家们对新时代的感悟,对新气象的捕捉。

——研21美术 朱祥辉




文:李承寅
编:姜卉
审:吴旭春


  • 下载区
  • 美术系
  • 音乐系
  • 艺术设计系
  • 工业设计系
  • 吴耀华中国画
  • 徐卫中国画

© 版权所有:南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