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最新消息
  • 师资队伍
  • 学术研究
  • 招生就业
  • 教育教学
  • 党建工作
  • 团学工作
  • 创作展演
  • 下载专区
新闻动态 | 为人民画像 为时代发声 | 艺术学院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座谈会
2022-06-06
图片


6月6日,艺术学院召开“为人民画像 为时代发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会上主要就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行了历史回望、艺术实践和理论探求的主题讨论。会议特邀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正平为学院师生做主旨宣讲。艺术学院院长张卫主持座谈会。艺术学院专员汪松明、副书记兼副院长沈江、副院长吴蓉、专员王德宽,院长助理於玲玲、黄天灵、季婕,美术系、音乐系、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建筑系以及数字媒体艺术系的文艺工作者代表参加活动。


图片

黄正平在主旨宣讲中指出,学好八十年前的讲话,就是为了做好新时代的文艺工作。经历了百十年奋进的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如今已经发展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作重镇、教学中心、研究基地,要发挥好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作用,在新时代的文艺工作中切实做好“三结合”,一要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结合;二要体现多样性与主旋律的结合;三要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结合。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听党话、跟党走,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要拼脚力、接地气,走到群众中间去,讲群众愿意听、喜欢听、听得进的话,让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艺术传播实践,变得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他作为江苏省优秀宣传干部,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咱们的宣讲家”,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矢志追求,奔波在江海大地、活跃在城乡基层,乐此不疲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图片

赓续血脉,初心永在。张卫院长在会议中强调,文艺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人民性,树立正确的文艺价值观;文艺工作者要为时代立传,争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家。要继续深入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优秀的文艺作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八十年前的讲话,创造性地提出了艺术创作的“源”与“流”的关系,并把艺术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定义在“人民生活”范畴。艺术学院师生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和感召下,赓续红色血脉、奋进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焕发更加奋发有为的百十年通大艺术新姿态,以大美之艺,凝聚中国力量,为人民画像,为时代发声。



艺术学院专员汪松明发言


图片


80年前的红色五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先后于1942年5月2日和5月23日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会后,这两次讲话被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经典之作,总结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经验,明确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解决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文艺的革命方向问题,为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对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从毛泽东同志倡导“工农兵文艺”开启的延安文艺道路,到新时代习总书记对“人民”内涵的再发展,都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诉求。革命战争时期与和平发展年代的两次文艺座谈会讲话,都旨在指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这是两次文艺座谈会给我们的底气和勇气,也是我们今天仍要不断重温、纪念、传承、弘扬毛泽东同志精神的根本动力。



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马列波发言


图片


今天在这里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是要大家一起研究怎样把我们的艺术创作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精神既体现了普遍的文艺规律,又适应了当时历史环境的需要。很高兴今天作为“文艺工作者”这另外一个身份,和大家一起分享体会。就着刚刚和学院另外两位同志一起获批“南通市文艺之家工作室”的喜悦,在这里隆重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就是要通过重温和学习讲话的精神,同时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光辉历程和成功经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迎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文艺的持续繁荣。



艺术学院副院长吴蓉发言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声乐学会常务理事,南通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吴蓉教授认为,如今隆重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对于我们站在纷纭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正确追寻民族复兴与文化复兴的道路,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讲话》仍然是我们的明灯,指引文艺工作的方向。她深情讲述自己在学院工作期间,始终在讲话精神的影响下从事艺术教育、音乐创作之路,并表示今天我们还要继续领会讲话精神,让文艺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艺术学院院长助理、美术系主任於玲玲发言



南通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艺术学院院长助理、美术系主任於玲玲教授认为,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创作,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延安的美术称为“革命美术”,“革命”二字不仅指主题思想上的变革,也意味着艺术形式风格的创新。习总书记强调的“精益求精”、“跟上时代”就是艺术创作的时代标杆。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景观和创造源泉,无论何种形式,美术创作都能在时代的现场中找到新的主题和新的素材,包括获得新的形式美感。



艺术学院院长助理、艺术设计系主任黄天灵发言



南通市设计师协会副会长、艺术学院院长助理、艺术设计系主任黄天灵副教授认为,今天我们重温《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就是要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精品为立身之本,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艺术设计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参与了由文旅部、国家非遗展示中心主办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策展活动,负责主视觉设计与感悟习总书记非遗情缘展的展陈设计。通过对于国家级展示工程的设计实践,设计系师生一方面在设计实践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进行图像化与观念化转化,同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注重将专业知识与中华民族精神、国家意志进行结合;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注重创新性与创造性思考,注重将中国故事与中国叙事的传承与现代化展示。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开展创新设计,强调将中国设计与民族设计的内涵与当代国际设计思考进行结合,积极在实践中探索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中国特征,更加嘹亮地唱响“新时代之歌”。



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程龙发言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中国著作权协会会员、艺术学院音乐系理论作曲、合唱指挥、中国器乐演奏(二胡)程龙教授和大家分享了自1978年开始从事歌曲写作以来,迄今已创作歌曲两千余首,《天上的卓玛》、《良宵》等歌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08年6月成功举办《风从江海来》程龙作品音乐会。今天在这里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倍感鼓舞。我们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引,“高唱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充分结合新时代校园歌曲创作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校园歌曲。



艺术学院党委委员、音乐系副教授严峻发言



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内容后经修改完善发表在《解放日报》上,毛主席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的思想,重点强调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阐明了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文艺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以及在文艺工作中如何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等。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但是,解决好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仍然是党的文化工作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2014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与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的思想完全一致,也是党的性质宗旨的体现。今天,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发展道路上,重温这篇《讲话》,我认为,《讲话》能具有如此的成就、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和高度,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文艺的方向与道路问题,也就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讲话发表后,中国民族民间丰富多彩的民歌音乐元素,在革命斗争不断洗礼中,从民间小调升华为胸怀天下的脍炙人口的经典旋律。原生态民歌《麻油调》发展成《东方红》,《绣荷包》发展成《十送红军》等等。2018年8月30日,习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立德树人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与美育大体相当的词是“乐教”。早在《尚书•舜典》中就有用诗歌、音乐等艺术来教导人,以使人神相和的记载。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来的语言,五声是根据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谐五声的。

年轻人常常会问,幸福是什么?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大美之青春、幸福之人生。”我们艺术学院一直贯彻讲话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撕纸艺术,让非遗“红”起来,学院还创新课程设置,将课堂搬到室外,通过美化滨江片区变电箱、远山写生等艺术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参与南通大学110周年华诞各项庆祝活动,让广大师生体味总书记的金句“幸福是你们共同奋斗、亲手创造出来的”。

2020年11月12日下午,艺术学院写生的师生在南通滨江见到了习总书记,阵阵涛声和应着总书记的幸福期许,孩子立下铮铮誓言,以奋斗为“主音符”,要将“青春之歌”唱得激昂嘹亮。总书记请放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我们这届年轻人一定行,我们艺术学院一定行。



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冯卫军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冯卫军感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不断重温、纪念、传承、弘扬这种精神动力,首先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然后才是一位为人民画像的文艺工作者。由于我自身的艺术创作成果较为丰硕,身边聚集一批喜欢艺术创作的学生,形成一个有较高创作水平的团队,有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创作团队的年龄呈现阶梯性,他们有很高的创作热情,高质量的作品,硕果累累。美师19级李文一件作品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的入会资格,两件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展览,美师19级孙静怡一件作品获中国美协举办展览的入会资格,硕士研究生卯静雅一件作品获江苏省第八届新人新作展最高奖新人奖,另有多名同学的作品在省级和市级展览中获奖和入选。近期我院教师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我感到这是艺术学院发展新的里程碑,祝愿艺术学院的发展蒸蒸日上,南通大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刘化宇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外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国画系外聘专家、艺术学院国画教授刘化宇认为,毛泽东主席发表《讲话》不单纯是一个理论文本,它更是具体文艺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解答了我们美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指引艺术教育工作方向。回顾《讲话》对中国文艺事业的影响与现实意义,提出我们需要加大对美术作品的研究力度,共同创造最新最美的人民形象、中国形象。我们将继续领会《讲话》精神,积极深入生活,带领学生创作表现爱党、爱国的主题美术作品,创作人民形象的新时代生活,以淳朴清新的艺术语言开拓新颖的艺术意境,为美术教育事业开辟重要新篇章。



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邬小伟发言


图片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农工党南通市委前进画院副院长、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办公室副主任、美术系副教授邬小伟认为,作为艺术学院的教师,我们有着双重身份。首先,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该秉承讲话精神,努力创作出反映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新貌的美术作品,为人民抒情,为时代明德。其次,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带领学生积极研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课程思想性,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有家国情怀和高尚情操的未来的人民教师。



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刘德明发言


图片


《讲话》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了正确方向,也带来了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文艺的繁荣,更成为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基石。《讲话》发表后,就音乐而言,原生态民歌《麻油调》发展成《东方红》,《绣荷包》发展成《十送红军》,秧歌剧《兄妹开荒》,歌剧《白毛女》,歌曲《南泥湾》,管弦乐《人民万岁》等都是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写出的时代强音。



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美术系副教授江严冰发言


图片


民建南通书画院副院长、南通市美协理事、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古典油画工作室负责人、美术系副教授江严冰发言以《讲话》的重要观点为指引,结合自己创作的经历,回顾《讲话》对中国文艺事业的影响与现实意义,提出我们需要加大对延安文艺作品的研究力度,共同创造最新最美的人民形象、中国形象。他回顾自己从大学毕业进入南通师范学院美术系工作到如今,20多年的教师生涯他一点也不觉得厌倦。“这些年,一头扎进去搞材料技法研究,绘画作品并不多。”20多幅作品确实算不得是高产的画家,但他觉得时间花在学生和研究上是值得的。江严冰工作室有一幅作品:一位穿着简陋的年轻画家在家中勤奋作画,背景是欧洲古典油画的缩影。他说这是一幅自画像——一位底层画家对崇高艺术积极地追求着、执著着。



艺术学院编辑出版办公室主任、美术系副教授王国仕发言


图片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王国仕作为国学集大成者,他认为,八十年后的座谈会,重温《讲话》精神的意义在于,在国内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文艺上统一思想。在国际关系急剧变化的当下,为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要把握民族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挖掘文化优势,要把握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文艺观。



艺术学院党委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郑曦发言



中国动画学会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江苏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影视动漫协会理事、南通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郑曦将毛泽东主席的《讲话》结合自己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视听语言》课程讲授的艺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教授示范课——“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设计中的视听语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并展示了H5《初心事物》交互设计案例,从场景化的角度阐述了他在设计这件作品时的创意切入点,结合新媒体动画《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设计方案,阐释故事化在红色文字资源转化设计时的重要性。



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肖晶发言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肖晶认为,作为一名从事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我工作的宗旨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好一切服务。在指导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要紧紧围绕“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三贴近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创作时围绕人文思想价值、体现民族精神展开艺术创作,用艺术的方式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审美叙事,用审美的眼光对历史和现实再发现,以启示未来。借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为自己的工作和艺术创作立目标:“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艺术学院建筑系副主任黄泽发言



艺术学院建筑系副主任、副教授黄泽结合毛泽东主席《讲话》精神以及艺术学院建筑学专业团队作品“桥上的街市”获得第八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金奖的育人成果,阐明建筑是文理工科互为裨益、相互融通的人民艺术。作为一门艺术,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现代中国建筑的奠基人梁思成先生认为,建筑的节奏、韵律、构成形式和感受等方面都与音乐有相似之处。无论是在历史上,或是在今天,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建筑艺术都以不同程度、多种方式融合了园林、绘画、雕塑、电影、电视、音乐、文学和工艺美术等各种艺术,建筑艺术已经渗入各门艺术之中,变成了一门全新的艺术。



艺术学院音乐系器乐与舞蹈教研室主任陆媛媛发言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古筝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高考艺术类统考器乐组评委、南通市音乐家协会秘书长、艺术学院音乐系器乐与舞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陆媛媛认为,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必须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和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优秀作品并不拘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在于是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创新就必须深入实践,带着真心、真情深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心连心、共命运。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同人民群众同频共振,而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正如习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艺术学院美术系西画教师向园发言




南通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入选全国美展、毕业于清华美院、艺术学院美术系西画教研室教师向园认为,从讲话发表直到80年后的今天,几代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思想都体现出了《讲话》的深远影响。前人优秀的作品都是其思想和人格的体现,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们会把自己的艺术生命紧紧地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作品所具有的感人力量,也是因为表达出了对时代对生活的深刻而强烈的感受。座谈会的思想核心通过教育影响和作品思想传递也作用在了我个人的创作追求里。我探索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在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加工、提炼,以特定的情节理想的描写,塑造出理想化的对象,是对社会生活的诗意性的表现,追求的是面向人民、面向社会、面向时代的艺术。同时也在以自己的作品与教育影响向下一代传递《讲话》的思想核心。



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林静静发言



国家艺术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师从南大美院吴为山先生、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林静静认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三方面:1.为时代画像,承担时代使命,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文艺是时代变革的先导,艺术表现时代,也引领时代,艺术家应该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畅者。2.为人民立言,关照人民生活,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这主要是从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来谈,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从根本上而言,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3.为时代铸魂,坚守艺术理想,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卷就提出艺术的目的在于“成教化,助人伦”,王昱在《东庄论画》“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教研室副主任黄霄发言



南通设计师协会空间艺委会常务秘书长、艺术学院环境设计教研室副主任黄霄认为,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贯彻毛泽东同志《讲话》精神,思考文艺和人民群众、文艺和革命斗争、文艺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将其内涵引申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去,为农民、农村、农业做设计,为我国秀美的绿水青山做设计。教师带领学生们对相关政策展开细致解读,并结合专业知识展开“可落地”式艺术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获得了切实的设计经验。



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李洋发言



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李洋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精神的提出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但对今天仍有深远的影响。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时需要深入生活,了解时代背景,关联国家发展。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观,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未来设计师。




图片






文 | 李晶

图 | 夏德钱

编 | 李洋

审 | 吴旭春


  • 下载区
  • 美术系
  • 音乐系
  • 艺术设计系
  • 工业设计系
  • 吴耀华中国画
  • 徐卫中国画

© 版权所有:南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