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艺术学院师生团队参与“河和之契:2021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策展活动
2021-12-25
2021年12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泰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河和之契:2021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在山东泰安泰山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团队承担此次展示周中的“邹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板块主视觉以及展示空间设计,得到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文旅厅领导以及参观群众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艺术学院扎实的人才培养机制,突显了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特色。
12月初,由艺术设计系主任黄天灵、副主任阚璇、环境设计教研室副主任黄霄老师带领陈衡潇、朱笑颜、蔡晓雨、刘朝阳等四位研究生组建策展团队,奔赴山东进行策展工作。按照组委会安排,前期深入曲阜、邹城地区,开展项目调研工作。团队在非遗中心许立栋主任带领下,对桑皮纸制作工艺、琉璃烧制技艺、平派鼓吹乐、邹鲁礼乐等非遗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与记录,为后期的策展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团队负责邹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板块,以“风近邹鲁,礼乐中华”为主题,分为“天时同风、地利人和、材美工巧”三部分。艺术学院设计团队在短短20天的时间内,集中完成了主视觉设计方案、空间规划、档案管理、展陈布置、展演协调等一系列工作。在最终的方案审核环节,主视觉设计与空间设计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在策展实施中,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团队与非遗传承人、施工单位等紧密合作,高质量完成了板块中各项非遗项目的展陈工作,获得了展览执委会专家组、观展领导、各级媒体等设计团队的广泛认可。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团队在本届展示周中的表现与付出,展现了整个团队不俗的设计构想、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也展现了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开放的办学治学理念、积极的地方合作互动和扎实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积极对接社会、服务社会,为提升办学知名度、美育贡献度和核心竞争力的实践力行。
文|朱笑颜
图|陈衡潇、蔡晓雨、刘朝阳
编|马蕾
审|吴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