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12日,由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成都举行。由校团委统筹协调,艺术学院报送的作品《南通板鹞风筝活态继承与文创设计工坊》荣获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艺术学院美育工作案例《“炫青春”:美育育人实践的“万花筒”——南通大学开放性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荣获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该赛事全国性奖项,创学校历史最好成绩。此外,通大还荣获优秀组织奖,全省共16所高校获此奖项。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是高等教育美育工作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唯一衡量高校专业艺术教育和公共艺术(含艺术实践)成果的平台,每三年举办一届。本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奋斗·创新·奉献”为主题,共分为艺术表演类、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艺术作品类和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四大类。全国共有198所高校264支代表队6800余名师生带来的221个节目、43个艺术实践工作坊、253件师生艺术作品、96篇美育优秀案例参加全国展演。

作者:唐潮、杨怡文、朱欣彤、冯慧琳、商国旗、陈晓萌、顾石、刘秋雨、邵怡雯
指导教师:黄天灵、韩叙、张成禄
南通板鹞风筝活态继承与文创设计工坊以新时代活态继承为研究方向,在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将工艺特色融入到现代文创设计中。通过对南通板鹞风筝的制作技艺、材料和造型进行研究,培养学生传统制作技能,为南通板鹞的发展储备后续青年力量。通过数字设计和制作,对板鹞风筝的图像、声音与数据进行现代设计融合,使板鹞风筝中不同色彩、图形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得到加强,开创富有创新思想的板鹞图形与文创产品,打破了先前民间工艺美术固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给板鹞风筝的活态传承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
“炫青春”:美育育人实践的“万花筒”
——南通大学开放性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张卫、朱沁娟、吴旭春、周亚东、严峻
该项目系南通大学的美育育人项目,旨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多能一专”开放性艺术人才。项目搭建了学术论坛、系列画展、国际对话、文化交流、艺术演出等平台,着力塑造学生艺术理论、艺术素养、艺术情怀等方面的潜能。该案例在实施过程中彰显了“炫·青春”育人品牌在人才培养理念、活动实施范围、活动开展形式、活动落实过程等方面的“万花筒”功能,构建了“大艺术”开放性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始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将美育教育融入大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文化成果不断涌现,美育环境氛围愈加深厚。
自2019年9月,教育部发布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通知以来,学校积极组织协调相关参赛单位系统谋划,制定参加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施方案,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做好赛事工作。在全国展演阶段,艺术学院全力以赴、精心打造两项参展项目,教务部门协同推进美育案例申报工作,充分展现了学校加强与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和高校艺术教育的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