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系 | 2020年江苏省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骨干教师研训班圆满结束
2020-11-25
11月12日下午,由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主办,南通大学承办的2020江苏省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骨干教师研训班圆满结束。通过四天系统的集中学习和自主的个性学习,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18所高校的35名骨干教师参与了专家讲座、观摩学习、交流研讨、个性探索等环节,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创作中均受益匪浅,全体学员全部顺利结业。本次培训班中大咖云集,为全体学员带来了一次深刻的艺术理论熏陶和艺术实践示范。上海音乐家协会音乐理论分会副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委员、音乐学系主任王丹丹教授以“贝多芬音乐中的崇高与美”为主题作学术讲座,从“崇高”与“美”的关系出发,指出了艺术崇高的五个源泉,即“形成庄严伟大思想的能力、具备慷慨激昂的感情、思想和言语的妥当修辞、高尚措辞的运用和高雅生动的布局”,并大量运用艺术经典作品作支撑分析。上海音乐家协会声乐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歌剧教研室主任、男高音歌唱家、顾平教授走进雅马哈艺术示范课堂,以经典音乐作品为基础,为大家演绎了思想深刻、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互动鲜明的声乐示范课,在实践中展示了高质量艺术课堂的核心要素与要点。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原江苏省文化厅艺术总监、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吴小平教授以“当代音乐创作与艺术表现”为主题作学术讲座,从五个方面深度分析了准确把握音乐作品表现的要点,对如何真切认知音乐作品中蕴含的风格与内容进行了独到的解读,对当代音乐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分委会委员、全国高师声乐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扬州大学“美声之林”声乐艺术中心主任张美林教授以“高等音乐教育中网络在线课程的建设——以《美声之林》声乐慕课为例”为主题作学术讲座,阐述了新媒体发展背景下音乐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介绍了声乐慕课在优质教育资源重组、学术共享与知识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高等艺术教育校内外普及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以《美声之林》声乐慕课为例现场展示了高等教育网络在线课程的示范课教学。

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向文教授以“师范思想引领下的高校音乐教师职业定位与核心素养生成”为题为学员做专题讲座,将高校音乐教师的职业梦想置于新时代师范教育的背景下,阐述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职业定位的三种取向,并结合教学型、管理型和全面型等去向具体阐述了养成思政素养、通识素养、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必要性与基本办法。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齐江教授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音乐人类学对高校音乐教育研究的启示”为主题做学术讲座,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点明了音乐人类学观念对高校音乐教学和音乐教育研究启示,指出了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密切关联的田野工作、音乐民族志等方法的精髓。
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蒋维老师以“音乐优秀鉴赏课的标准及方式探究”为主题作学术讲座,根据优秀音乐鉴赏课的现状与标准,指出了高中音乐欣赏课中师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并针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与学员一同探究了音乐欣赏的关注点、基础、要求、教学设计等要素,此外还就“中国古代音乐”主题带领学员们一起进行了音乐学(师范)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观摩。培训中,全体学员还共同参加了2020雅马哈亚洲音乐奖学金南通大学颁奖音乐会,对集中学习阶段进行理论交流、探讨与总结。本次培训班的举办,对江苏高校音乐教师的艺术理论体系、艺术创作视野和艺术初心磨练均具有积极的成效,是提升江苏艺术师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江苏艺术师资核心竞争力的一次积极探索。
文 | 朱沁娟
编 | 李洋
审 | 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