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研究员孙冬宁教授受邀来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做学术讲座。艺术学院师生代表60余人听取讲座。

讲座以“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可致匠心”为主题。孙教授介绍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梳理了研究中心的主要组织结构、研究方向、近几年举办的重要展演以及与国内外重要科研院校、机构的战略合作架构。从“第五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策展、策划的经验出发,孙教授介绍了该次博览会筹备情况,并分享了博览会的展陈设计案例。
孙教授强调,在展览、展示设计中要格外关注一个核心(学术研究为核心),两个结合(实践与空间相结合),三个特点(展览现场情景化、互动化以及体验化),四种感受(参展观众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以及五大流程(田野考察的深入精准、展览大纲的文字精炼、展览形象的符号精致、展览制作的品质精良、展览陈列的呈现精心)与展品调集的精诚合作的重要性。
此次讲座加深了艺术学院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了他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也开拓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艺术设计课程思维。
讲座后,孙冬宁教授还与艺术学院参与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策展工作的师生团队进行了策展交流。交流中,孙冬宁教授详细介绍了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策展主题与展陈规划,强调了策展的前沿性与时代性。他指出,运用现代表现形式动态展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活力与新生机的一种方式。


图 | 黄霄
文 | 鲁大为
编辑 | 翟天麟
审核 | 吴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