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漫画抗疫看“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面对 2020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美术工作者以笔作枪,创作了数以万计的漫画作品,用艺术的力量投入抗疫,对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谨从“互联网+”对抗疫漫画的组织、创作、传播等方面所产生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漫画发展有所启示。
一、“互联网+”助推了漫画信息获取和共享“多快好省”。 任何文化活动都离不开信息。而“互联网+”则将孤岛式的各种信息连接起来,从而体现出信息集成量多、获取和传递信息速度快、精准提供的信息好、利用信息省时省力省财省心等特点和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效率大大提高。在抗击疫情期间,离开了“互联网+”漫画活动几乎无法进行。在漫画活动信息方面,“互联网+”使漫画活动信息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漫画作品电子文件的传输也方便、快捷、安全。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主办的《2020年“众志成城战疫情”网络漫画展》,自1月24日发出征稿启事至2月20日截稿止,共收到1380余位作者的5200多幅漫画作品,最快的第二天完成了作品。在漫画素材获取方面,漫画家使用电脑乃至智能手机,就能及时了解抗击疫情的动态、信息和漫画创作中所需要的资料,还可以很快了解已发表作品状况,拓宽思路,触发灵感,避免“撞车”。在漫画活动组织方面,抗疫漫画活动主要在线上进行,组织者也实行远程办公,连疫情“震中”的武汉都发起了“情系武汉-全国漫画抗‘疫’展”,得到全国漫画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
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思维美学形态和视觉美学形态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构成了漫画的艺术美。因此,漫画不仅要有内涵,也要增强形式美。一方面,“互联网+”助推了漫画制作品质提升。过去由于手工绘制和印刷等条件的限制,漫画作品主要体现思想的深刻和作者的睿智,相对于其它画种,制作要求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效果。在抗疫漫画创作中,不少漫画家利用“互联网+”和一些新型软件,将绘画与摄影、传统漫画与动漫风格有机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漫画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并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另一方面,“互联网+”助推了漫画表现形式创新。很多抗疫漫画通过数字技术将多种美术表现手段引入漫画,使漫画表现手段得到丰富,形式也变得多样。郑辛遥先生尝试将《一定要赢》等漫画制作成为“动版漫画”,令人耳目一新。
传统的视觉类媒体主要是报纸、杂志和电视,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成为抗疫漫画传播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以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入手机呈现爆发式增长。《讽刺与幽默报》的公众号1月23日就开始发表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漫画,而且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新漫网”一直致力于推动新闻漫画的发展,这次专题组织了“同舟共济克时艰”漫画动漫征集活动。上海网络漫画展仅在学习强国平台就推送了38次共900多幅作品,上海文联、上海美协的公众号也多次专题推送。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协会、山东省动漫行业协会、浙江省漫画家协会等都将漫画作为重要形式,通过平台广泛征集发表了很多作品。由于主流媒体推进新旧媒体融合,打通了平面媒体和新媒体的内容,漫画作品也在不同媒体上刊发。“互联网+”还推动了漫画和时政新闻的结合,很多抗疫漫画对比较抽象的新闻作形象生动的解读,有的出现在新华社发的通稿上,有的作品进入网页、灯箱及滚动屏幕。
由于时空限制的突破,这次漫画抗疫活动中的国际交流也很抢眼,体现了“全球抗疫情,漫画无国界”。在我国抗击疫情最吃劲的时候,英国、美国、伊朗、俄罗斯、意大利、罗马尼亚、巴西、古巴等国的漫画家都发来了作品。而在当下全球疫情大流行的时刻,我国的漫画工作者也会责无旁贷,用画笔投身全球抗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互联网+”为中国漫画“走出去”插上了翅膀。
综上所述,这次漫画抗疫活动进一步繁荣了漫画创作,也令国人对漫画的独特功能刮目相看,对此“互联网+”功不可没。由此也可以看到,“互联网+”必将为中国漫画的繁荣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并对广大漫画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善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强化互联网思维,紧跟时代步伐,改革创新,趋利避害,让中国漫画在新时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文作者为江苏省美协会员、南通市漫画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