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艺术工坊

1月22日上午,江苏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艺术工坊”万人计划学术冬令营在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绚丽启幕,来自全省38所高校的103名青年学子汇聚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在为期9天的时间里共同发现艺术、研究艺术、创造艺术。
作为本次江苏省高校学术训练项目中仅有的两项艺术类冬令营之一,南通大学精密瞄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准对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目标锁定为着力培养艺术领域未来领军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具有扎实的艺术基础、具有独特的艺术创意的未来艺术家。




目前,项目实施过半,冬令营组委会的精心设置、专业教师的全程跟进和全体营员的热情投入让本次艺术工坊冬令营变得有声有色、有花有果,展现了艺术创新于教育、于社会、于人的发展的独特魅力与巨大能量。根据艺术学习与艺术研究的特点,实施过程中组委会在“四个注重”上下足了功夫:
1
注重兴趣爱好与学术素养的相辅相成

结合艺术学院现有的学术基础与学术文化成果,精心设置了猪年生肖布艺系列产品设计与制作工坊、汉字字体创意海报设计工坊、颐生状元酒品牌包装设计工坊、“慧眼空间”手绘表现艺术工坊、古典油画材料与技法工坊和板鹞风筝制作工坊等6个创新艺术小组。同时,根据营员的兴趣爱好,103名营员自由选择了相应的艺术工坊,保证了艺术工坊成功实施的原动力。
猪年生肖布艺系列产品设计与制作工坊



汉字字体创意海报设计工坊



颐生状元酒品牌包装设计工坊




“慧眼空间”手绘表现艺术工坊


古典油画材料与技法工坊



板鹞风筝制作工坊



2
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到理论学习的必要性与实践考察的重要性,主要采用上午进行集中理论学习、下午和晚间进行小组实践操作的方式。期间,既邀请到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原巡视员(主持工作)马盛德、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谢海、杭州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朱珺、敦煌研究院一级讲解员吕爱、台湾平面设计协会荣誉理事长杨佳璋、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袁牧、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吕少卿等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相应的专业教师还进行实践操作分享与主导,同时还组织全体营员赴范曾艺术馆、范扬艺术馆、丁杰艺术馆和南通博物院等艺术基地去实践考察,汲取艺术创作营养,既保证了前沿艺术理论的深入渗透,也保证了实践成果的有效呈现。
学术讲座













实践考察









3
注重传统文化与创新理念的无缝衔接

在学习内容上,充分考虑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与创新理念的生命力,既有传统板鹞风筝的制作工艺,也有古典油画的技法表达,更有字体海报的创意设计,还有现代产品的创新包装。
鼓励营员们既要珍惜传统文化的恒久价值,也要创新性地吸收传统文化的元素,既要学习创新理念的精髓,也要开拓性地发掘、运用现代文化的元素,主动将传统文化价值的凝练、体现与传播付诸于艺术创新理念的实施中。
4
注重国内导向与国际趋势的深度融合

鉴于艺术发展的世界性,该工坊在实施过程中涵盖了国内外艺术研究、艺术设计领域的各类教学资源,既涉及“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渗透”、“设计创新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等具有国内艺术导向的艺术指导,也涉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意义”、“意大利艺术设计的最新风尚”等彰显国际趋势的艺术启迪。







根据预期,在系统的集中授课、实践与考察之后,全体营员能够进一步激发对艺术创新的认知与理解,学会宏观把握艺术理论的发展变迁,并清晰梳理艺术史上的重要节点和重要现象;能够进一步了解传统艺术设计对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与意义,学会主动从传统艺术中找到创新的突破口;能够进一步熟悉现代文创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创作理念、创作过程与创作技巧,学会把握艺术作品的创新灵魂与核心意义。
据悉,在本期冬令营结束之际,全体营员将共同举办一场以“炫·青春”为主题的创新艺术展,共同展示本次冬令营的艺术成果。此外,组委会也会精心制作出品全体营员的专属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