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习社|身边榜样,前行力量
大家好,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师范162班的李承寅。
看!画笔下的通大
儿时在李承寅最懵懂的日子里,小小的粉笔就是他涂鸦的工具。趴在地上便不愿意起来,自己一个人画上一整天。
通过高考这条百舸争流的大河,李承寅来到了南通大学。可没想到当时的一个小小决定,却在他的人生道路上画上了最为重要的一笔。当他来到了最有人文气息的钟秀校区,这里就像古典油画中安静的女子,静静的坐在那里,梳着头发。慢慢的,他开始喜欢上了这样味女子。因为她含蓄、动人。在每一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魅力。
看!画笔下的钟秀
钟秀校区的每一个角落,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个小小的故事。这样一段段美丽的故事,落墨而起,抬笔而生。钟秀校区是艺术爱好者的汇聚地,我们怀揣着不同样的梦想,但却异曲同工般的共同努力。
作为一个油画兼师范专业的学生,通过这三年的学习李承寅学会非常多的技能。在大学的期间,他受到了专业的美术教育,而且学院里非常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以及特长兴趣,准备了许多的选修课,比如版画、雕塑、民间工艺美术等多种丰富多彩的课程。李承寅在这些课程中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让他的专业水平和阅历都增强了许多。
看!画笔下的青春
李承寅是一个公益的狂热爱好者,并参加了南通大学莫文隋志愿者组织,遇到一帮和他一样热爱公益的同学。
“我喜欢帮助别人,也喜欢从公益工作中寻找奉献的乐趣。” 在通大,李承寅参加了“星儿的世界”支教活动,他做过孤独症孩子的老师,还去过小学进行支教,为那里的孩子带去新的知识。每年冬天,他们都会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组织“暖冬计划”进行衣物收集,为孩子们的冬天带去温暖。
看!画笔下的奉献
在“益行粉刷匠”品牌活动中,他们为社区、为乡村带去了一幅幅美丽的画作。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图画,更是一个个文明的符号,他们向居民们传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理念知识。益行粉刷匠的活动也获得了“江苏省公益项目铜奖”。
与此同时,李承寅创立了“红色之音”老年合唱团。他带领他的同学们走进基层,从社会痛点出发,掘弃“形式主义”做出真正为受益者思考的公益品牌。增强公益活动的公益性,减少其形式性。
一个个失眠的夜晚,李承寅辗转反侧,思考着活动中的缺点,为活动的改革进行规划。他带领的“点亮乡村色彩,助力新农建设”美丽中国实践团,荣获“江苏省优秀实践小分队”称号。他从基层出发,带领团队成员们,去到江苏、山东、山西和黑龙江四个省20多个乡村地区,进行公益墙绘,墙绘面积达400余平米,受益人群达2000余人。他常说:“我一直坚信,一个人的公益,不能叫做公益,只有用一个人去感染别人,让别人加入进来,这样的公益活动才是成功的。”
我眼里画笔下的通大,她博爱而又庄严、多彩而又包容。我的通大就像一幅画一样,我为能在通大学习而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