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17级一行四十四名同学在陆军、陆阳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设计采风实践教学活动。
专题1:相约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是采风、考察的重要内容,是有别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活动,对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
此次采风自东往西沿陇海线至西安拐向西南,行车轨迹犹如在祖国版图的中心画了一个圈,沿途安排了有各具特点的省市级博物馆、展览馆。首站徐州,有龟山汉墓、汉画像石艺术馆,接着有陕西省博物馆、兵马俑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及部分艺术院校、地方的美术馆、展览馆等。无论是被称为“东方金字塔”徐州的龟山汉墓、汉画像石艺术馆,还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博物馆,亦或是四川省博物院,其展品的内容、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与传统文化面对面,尽享眼睛的盛宴。感受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是此行的首要实践教学内容。







兵马俑博物馆,其工程浩大,雕凿精细,气势雄伟,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






四川省博物馆收藏的民族文物达七千多件,馆藏艺术品尽显了与中原文化不一样的古蜀文明,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礼仪,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情结,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金沙遗址、三星堆等原本只在图片和视频上接触的青铜器具一个个真实呈现在眼前,惊艳、震撼!







被誉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的重庆大足石刻,也是这次采风最为重要的一站。这里的石刻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同学们在现场除拍照记录外,拿出炭笔和速写本,进行了写生,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在用眼观察,用手绘制的过程中感受传统、体验文化,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专题2:寻访古镇老街


成都的锦里古镇和宽窄巷子,是隐藏在都市里的昔日城市建筑的真实写照,正所谓“百年木板门,千载石板路”。 这里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重庆荣昌的万灵古镇(原路孔古镇)被称为巴渝古寨,移民水乡。建制1000多年,系“两湖”、“两广”会馆的四川集散地,以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淳朴秀美的水乡风光闻名遐迩。古镇青山环抱,濑溪河斜贯全镇,繁华的街居至今保存着古老建筑持色, “山、水、城”交相辉映,相生相息。
重庆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磁器口古镇蕴含丰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各具特色。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
重庆水上门户朝天门,襟带两江,壁垒三面,气势雄壮。石壁上,藤萝垂青,黄角树穿岩抱石,绿茵融融。崖边古亭,飞阁临江。尽管如今已作整修,缺少了当年的简朴和直接,但仍能感受到两排石阶,比肩而降,至抵下水的陡坡气势。
从位于江海平原的学校一路走过,古镇古风、古宅古街带给学生的是新奇、是激动更是思考。





越来越少的古村落、古镇、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人文信息的古街、古宅依不同的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呈现出迥异的风格特征,对此做深入的调研、考察是环境设计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同学们来到陕州的地坑院,其另类的住宅形式,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存,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该处位于河南西部的陕县庙上村,村民们居住在地坑四合院里,繁衍生息,享受着平静的“地下生活”。同学们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地坑院,逐渐对这一独特结构的建筑群有了深入的了解。





专题3:感受民俗民风




从市民的生活中捕捉当地民风民情是体味人文的好方法,西安回民街美食及店员的叫卖声、成千上万根红柳插在箩筐中犹如装置艺术,皮影、剪纸、布老虎等物件及耳畔传来的秦腔彰显原汁原味的西北黄土地风貌。
来成都体验慢生活,一碗盖碗茶,长嘴铜壶在茶馆伙计的手中上下翻飞。微闭眼睛掏耳朵,最后那一声清脆的“叮……”,惬意!
西昌南红市场,一群群身着彝族服饰的女子,背着娃、提着袋,赶了一夜山路就为了出售辛苦挖来的原石,时而还能在喧嚣的市场里传来小孩嬉戏的叫声和哭声……
朝天门码头的棒棒,重庆城特有一个特殊群体,人人手中持有一根棒棒,为别人提供送货,他们挑着、扛着,脚步匆匆、踏实。
专题4:惊叹景观大片





此行自出江苏后从一马平川到黄土高原,穿秦岭至盆地,高山峡谷和高原湿地,地形地貌一路变化,尽管大部分都是透过车窗看到,但足以是初次出行的学生惊叹!
被誉为最美的高速公路的雅西高速公路由四川盆地边缘向横断山区高地爬升,沿南丝绸之路穿越中国大西南深山峡谷地区,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国内乃至全世界自然环境最恶劣、工程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山区高速公路之一。
到达西昌参观琼海湿地,琼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卧于泸山东北麓,山光云影,一碧千顷,邛海水质清澈透明,面积约31平方公里。
继续前行至盐源,到泸沽湖写生,泸沽湖是中国第三深的淡水湖,湖泊略呈北西一东南走向,泸沽湖沿岸居住有蒙古族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种民族,约1.3万人,其中(四川泸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余人,云南四川差不多各3000)。风景区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泸沽湖摩梭人仍保留着母权制家庭形式,被称之为“神秘的女儿国”,母系家庭中母亲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
。
。
。
下面开始免费赠送桌面屏保












学生作品
采风、考察是专业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本次采风,使学生有了与传统文化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鉴赏力,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夯实了基础。
























教师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