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录取通知书
十年寒窗,一朝分晓。
学子们最期待的就是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时刻,堪比古代读书郎的金榜题名,
今年哪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最走心,设计最有范儿?
通大录取通知书可是脱颖而出,论设计,论用心,论文化传承,都是别具一格,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古典文艺范儿,最让人走心的,是每一份入学纪念卡,都是由通大艺院的师长们用毛笔手写,墨香和手作的温情,如何让人不感动?这份郑重和用心,是对寒窗苦读的最好礼物,也是开启一段新学路的寄望。
使命的传承
入学通知书,不仅可视作一种入学的纪念,更可视作一种使命的传承,这份新鲜出炉的录取通知书与入学纪念卡实际上已历经了近半年的设计过程,凝聚了一个设计团队的汗水与心血。
2017年底,南通大学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招生办公室和团委等部门已经嗅到了校园文化与学校社会认可度、美誉度的密切联系,联合举办了《南通大学首届招生宣传文化产品设计暨征文大赛》。出于对南通大学校史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这一比赛的举办激起了艺术学院设计团队的浓厚兴趣,并将目标聚焦在2018年新生录取通知书和入学纪念卡上。在艺术学院党政领导的召集与指导下,设计团队的6名成员先后完成文化创意5次,易稿20余次,形成设计作品30余份,并一再修改润色。2018年4月初,已经进入了设计期的关键时刻,团队中迎来了一名“设计界的小行星”,她便是今年拟录取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2018级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的高彦婷同学。她的出现,仅仅是因为她在研究生入学面试时展现出来的设计天赋,仅仅是因为艺术学院领导老师不拘一格招贤纳士的广阔胸怀,偶然中融入了笃定的必然。经过南通市青年美展、南通大学艺术学院2018年毕业展演等各类活动的魔鬼历练,小高同学也为设计团队带来了新的思路与灵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在团队中越发彰显出来。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2018级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的高彦婷
经过再三的碰撞与交流,设计团队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意见,敲定了最后的风格与方案,将南通大学的百年历史与文化积淀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期间,团队全体成员用了近一周的时间在校史馆中集中调研,大家领略了建校以来各时期、各层面、各角度的通大元素,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灵感。调研中,档案馆馆长、党支部书记蔡陈聪教授、张謇研究所长王敦琴教授专题摘录了一部分先校长张謇先生的经典语录,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建忠教授充分研究后最终确定文稿。
在对录取通知书等校园文化成果已经产生大众审美疲劳的时代,南通大学能够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坚持矢志不渝、开拓创新地走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步。校党委书记浦玉忠教授对录取通知书的设计稿多次给予文创启发并确定版式,校长施卫东教授多次亲临指导并指出修改意见,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应中教授全程关心并跟进落实,充分彰显了通大人同心协力谋发展的气魄。
最终成型的录取通知书与入学纪念卡,在版式上主要采用了张謇时期主流报纸的风格,色调、字体、纹样和外观包含了南通大学1912年建校以来的历史风雨及百年底蕴的意味。成稿后,录取通知书与录取纪念卡的样本曾在一定范围内展示调研并征求意见,众多校友纷纷表示,这样的通知书真切地燃起了曾经的通大人重走象牙塔的欲望,也满足了现在的通大人对“别人家的通知书”的艳羡。校党委书记浦玉忠教授也表示了由衷的赞赏与欣慰,他说,这样的录取通知书和入学纪念卡与通大的百年历史文化不谋而和,完全符合了通大人注重历史积淀、注重文化底蕴的审美共识,彰显了南通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中的积极探索精神。
▲录取通知书封套
输
祈通中西 力求精进
通大精神 绵远流长
一份走心的纪念卡 记载了通大人对过去的告白
一份走心的通知书 见证了通大人与未来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