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最新消息
  • 师资队伍
  • 学术研究
  • 招生就业
  • 教育教学
  • 党建工作
  • 团学工作
  • 创作展演
  • 下载专区
音乐系 | 以梦为马、落幕生花——记《再别康桥》中意合作版首演成功
2018-06-02

5月25日,由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的梦花戏剧社学生自导自演,并与意大利Rinaldo Franci学院室内乐团合作,在南通大学钟秀校区主报告厅上演了歌剧《再别康桥》。这里,我们有幸邀请了主创人员之一的许子琦为大家带来台前幕后的花絮和精彩纷呈的高清大片。

梦的开始

作为梦花戏剧社资格最老(年纪最大)的我来说,《再别康桥》的圆满上演我已经等了一年多了。


2016年年底的某一天,我蹭着朱倩倩的体育课边打球边侃天。她突然问我:“学姐,你知道戏剧吗?”我没愣过神,还以为是戏曲。 她继续说:“我们这些学声乐的,每天只知道唱老师布置的歌,关在小琴房里自己练自己的,一点交流一点沟通都没有,只有考试的时候才能听到别人唱得怎么样,自我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换一种形式呢?比如加上表演,演部歌剧,既有唱又有表演,岂不是很有趣?要不我们成立一个戏剧社团如何?”我立马接茬:“你这想法是很好,但是创立到正式演出中间会有很多困难,你都能克服吗?”她自信满满地说:“困难就是留着解决的嘛!”

一转眼,2017年3月3日,我们社团成立了,起名“梦花”,意为“以梦为马,落幕生花”。短短一周的时间,朱倩倩找到了适合学生表演的剧本——由水儿编剧、导演,周雪石作曲的《再别康桥》。5月20日,在熊正文导演的帮助下,我们正式开排。


同年7月,音乐系30名师生一起去意大利锡耶纳游学,在那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和生活环境,更是欣赏到了丰富地表演技巧。7月19日我们在CHIGIANA音乐节欣赏了一场歌剧专场音乐会,那晚的歌声至今让我耳膜震颤。

虽说演唱技术各有千秋,但生动精彩的舞台表演不得不让人感叹真是一场视听盛宴!结束时已是午夜,但高亢的旋律依然萦绕在耳畔,我和朱倩倩热聊不断:“要是能跟意大利音乐学子合作就好了!”“那一定是精彩绝伦的艺术碰撞!”

新学年来临,演员换了一波又一波,朱倩倩荣升为大三小学姐。那时候她刚当选为钟秀广播台台长,学院里排合唱,还要商谈赞助,就简要练习了台词和动作,一直到寒假才找到演出乐队,整理服装道具,列预算确定赞助商。2018年2月,音乐系的老师们去意大利交流演出,吴蓉副院长带回了意大利友人5月到来的好消息。新学期到来,中行慷慨赞助、形体指导李汶珊学妹的鼎力相助、服装道具一一落实,我们很快就确定了演出地点。


为梦而战

5月19日意大利友人如约而至,Fossi教授与吴蓉教授、音乐系王晓宏主任就演出的前期准备、现场安排、场地、服装、乐队等细节做了进一步的沟通与安排,制定了详实的表演方案,并亲自担任全场的指挥工作。第一天我们到场时,意大利Franci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已经早早进入了状态,而我们还没有集中精神,他们认真的态度令我们惭愧和敬佩。


中提琴Giacomo Zustein负责大提琴,他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督促她反复练习再跟另外两个小提琴手配合。

钢琴Matteo Canalicchio负责打击乐部分,从头到尾亲自示范教她演奏了一遍,而且每一处合奏部分都反复练习。

长笛Andrea Pasquini负责萨克斯和单簧管,他虽然不会吹奏这两件乐器,但他每一段旋律都用长笛示范一遍,再标上气口。

排练第二天,大家都非常自觉地早到了,在意大利友人的帮助下,我们的乐手进步都非常快,接下来进入与歌剧演员排练的部分。第一幕和第二幕都较为顺利,第三幕和第四幕演员出场部分排练的时间较长,我们后一幕的演员等得非常着急。但是钢琴家Fossi教授不厌其烦地停下来激励我们,用尽全身力气打着节拍,给演员示意气口。因为语言不通,他都在我们唱之前标记最后几个字音并且全神贯注地盯着我们,确保衔接顺畅,一上午的排练已是汗流浃背。当我们有任何一点进步时,他就会毫不吝啬地夸奖。我们以为的“差不多”在Fossi教授眼中是不容许的,为了达到他的要求,哪怕不吃饭也要排练出成绩!他浑身散发的能量,不止在指尖,更是鼓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学到的并不只是原来所认为的音乐技能,其实认真的音乐态度也是需要学习的!

真正与乐队排练的时间非常短,也就不到四天的时间。基于前期没有合过伴奏,而是跟着歌剧视频练习,在排练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节奏卡不上,音准达不到,气口合不上等等。Fossi教授却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夸奖大家拥有一副好嗓子、好音色,并且指出,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就是节奏是否准确。这给只有考试才合钢琴伴奏的我们提了醒:学习声乐作品,首先要把谱面研究透,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切不能直接跟着原唱模仿,而由着自己的感觉随便演唱。虽说歌曲中很多都是较为自由的节拍,但也要把时值唱满,不能率性而为。

第三天我们进入音乐厅适应场地,吴老师亲临现场指导剩下的部分。从第五幕开始是中年的戏,我们在前一天对着歌剧总谱打着节拍练习,生怕合乐时间太长影响进度。

之前饰演过徐志摩的卫亮学弟看完演出后感慨:“你们真不容易,本来唱好就已经很难了,再加上演,就难上加难了。”是啊,说台词和唱歌的发声位置都不能低,还有体力也要跟上,不然人物的刻画就不够充分。


毕竟是第一次上台演歌剧,我们都非常紧张,演出开始之前我们都在后台默念着自己的台词,找高位置,找人物状态。登上舞台的刹那间竟忘却了自己正在做的事,已然融入到角色中去了。大家都有更充分地发挥,谢幕时观众们的掌声持续两分钟之久,连舞台搭建师都说这是他们这个月欣赏到的最优质、观众反应最佳的一台演出!吴老师上台致辞大加赞扬,我们个个都感动流泪,一切的不易在那晚都化为乌有!最后,在Fossi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再次唱响最后一幕的四重唱《再别康桥》!

另外,就作品本身而言,这部情景歌剧比较小,所需的道具较少,场地要求也不高,非常适合大学生演。关键乐队编制也不复杂:两只小提琴,一只中提,一只大提,一架钢琴、一根长笛,一根单簧管,常用的室内乐编制还加入了萨克斯——营造灯红酒绿的夜上海,反映小曼纸醉金迷的生活,以及林徽因出场吟诵《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需要的管子和钟、磬,由于我们没有这个条件,就采用二胡当管子,用别的打击乐器代替钟磬。

永不落幕

这次演出经历对我们来说非常珍贵,也给我们的音乐学习带来新的反思。希望音乐系能开设更多的乐器课程,西洋、民族乐器充分利用起来组建乐团,让学生有更多锻炼的机会。在声乐学习方面,就歌练歌的狭隘视角会限制声乐表演水平的提高,我们也可以截取一些歌剧片段进行练习,这样语言、肢体、神态都能得到锻炼。闭关练歌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去尝试不同形式的声乐学习,敢于挑战,在锤炼中激发自己的潜力。同时,有机会的话去外省歌舞团观摩学习,看看专业的歌剧演员是如何排练和磨合的。

这只是我们梦花戏剧社的第一部歌剧,相信今后我们还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得以展现。


  • 下载区
  • 美术系
  • 音乐系
  • 艺术设计系
  • 工业设计系
  • 吴耀华中国画
  • 徐卫中国画

© 版权所有:南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