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艺术基金
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4月23日,由江苏艺术基金资助、南通大学承办的国家非遗南通板鹞的制作技艺和文化价值培训课堂中,南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板鹞风筝代表性传承人、南通风筝博物馆副馆长、高级工艺美术师郭承毅为学员们讲授了“风筝的流派、地域风格之北京风筝”,艺术学院的部分师生和风筝爱好者也听取了讲座。

郭承毅老师以“南鹞北鸢”的中国风筝基本格局入手,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风筝的四大产地”之一的北京风筝。他阐述了北京风筝在装饰图案和装裱工艺方面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分析了最具特色“沙燕”形态(又称“扎燕”和“京燕”)。通过郭老师的介绍,学员们了解了肥燕、瘦燕、比翼燕和雏燕等诸多种类,领略了他们或壮硕、或俏丽、或稚气的不同形态。


在京城风筝的传承上,郭老师介绍了“曹氏风筝”和“风筝哈”两脉,细数了曹氏风筝的“金家”传承、“孔家”传承以及“风筝哈”的风筝产业。
讲座结束后,学员们就北京风筝的特色和南鹞北鸢的区别纷纷向郭承毅老师请教。郭老师结合地域特色和地方风俗等要素做了详细解答,并希望同学们能吸收北京风筝优秀的造型设计和奇巧的工艺,创作出具有创新性、融合地方特色的板鹞风筝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