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20:00,著名美术批评家、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杨维民教授应邀走进南通大学钟秀校区,以“新方阵与新粉本——当代中国画展览策划与批评”为题,与艺术学院的广大艺术学习者与爱好者共同探讨了当代新水墨与新工笔两大主题。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师生200余人听取了讲座。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卫主持活动。

从南通近现代的文化底蕴着手,杨教授以当代艺术家张卫为例,指出了70后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继承、融汇与创新的主要成果与重要意义。结合当今的国际形势与自身在联合国访问的经历,杨教授指出了中国画在21世纪的根本出路,即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立足于本土发展。
杨教授认为,“新水墨”与“新工笔”的概念中,“新”已经不再局限于时间上的范畴,更多的是指中国本土后现代的观念艺术,这与现代艺术之间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哲学思想的盛行和改革开放的兴起,艺术家们的创作理念也逐步更新。杨教授选取了诸多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中国画案例,从材质、笔墨、法式等方面与传统绘画进行了对比分析。他强调,艺术创作只有在西融中的大趋势下立足根本、求新求异,方能在传统与现代中得到心灵呈现;如若脱离了笔墨写意,失去中国画该有的味道,便会逐渐走向商业,沉沦于市场的大海。
讲座在一幅幅当代中国画中持续了两个小时,全场师生无不沉浸于杨教授渊博的知识和活泼趣味的语言艺术中。讲座结束后,尽管时间已晚,杨教授还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出了详尽的解答。杨教授认为,在艺术学院当前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形势下,艺术学院的学子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成长背景,希望同学们积极进取、勇敢作为,主动从中国画传统出发,寻找适合的语言与风格,以革故鼎新的态度,去探寻基于水墨本体和工笔思维的当代路径,实现具有原创意义的新本土性探索,争做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新锐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