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4日上午十点,中国音乐学院王中山教授做客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为我院音乐系古筝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慕名前来的广大筝乐爱好者们奉献了一场生动而又深刻的古筝公益性讲座---《中国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该讲座由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汪松明教授主持。
王中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先后师从:李吉昌、徐守中、赵曼琴、李婉芬等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致力于古筝艺术的创作与发展。多次应香港、台湾、澳门和北京、长沙、沈阳、乌鲁木齐、常德、襄樊、大连、青岛、东港、大同、临沂等地邀请,举办了许多场古筝独奏音乐会和学术讲座。其艺术生平现已选入《国乐精粹》、《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被誉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古筝艺术家之一,迄今保持着古筝演奏家有史以来举办独奏音乐会最高纪录。
讲座中,王老师不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分享了他对中国古筝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见解,使在座的同学们受益匪浅,更是现场示范,表现了他在这一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令人叹为观止。他对学生们说,古筝讲究三个要素,第一是“勤奋”,第二是“缘份”,第三是“天份”。我对小孩子经常强调这三点。对大学生不一样,大学生我先说“天份”、“勤奋”、“缘份”。因为小孩子最重要的勤奋。天份在专业学习中,大学以后的阶段就是重要的;他对老师们说,在教学时,老师要适当的唱出来,因为古筝的滑音和颤音这些韵味,可以唱出来学生有更有感性认识;他对古筝演奏者说,弹琴时不要扭捏作态,弹筝是件很坦荡的事,“筝者,筝筝然也”。言辞间,无不透露着他对古筝那份纯粹的热爱。
作为教师与古筝艺术的传道者,王中山老师传授过筝艺的学生不计其数,其中有不少已在国家文化部、中国音协和中国民管主办的国家级大赛中获得殊荣,可以说是“桃李芬芳硕果实”。与中国音乐学院一对一的单独授课相比,王老师很喜欢奔走于全国各地,开设公益性的古筝讲座和音乐会,将他的思想和方法尽可能多的传授给大家,让大家有更多的参考和选择。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不论是在古筝的演奏、教学、创作,还是在推广和普及古筝艺术文化方面,王中山老师的贡献和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
如今,“王中山”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他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再只局限于教几堂课、开几场音乐会,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将筝乐之道、将中华音乐文化之精髓挥洒于华夏,让古筝之灵韵回响于世界音乐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