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艺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王德宽走进青设大讲堂,开设了以“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的时代价值与设计引用”为主题的场学术讲座。
王书记首先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积淀,含有巨大能量。文化作为一个系统,投射到设计作品中的视觉的或者听觉的因子,给人带来的联想和启发也是巨大的。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并不是鱼龙混杂全部吸收,优秀的部分值得弘扬;腐朽的糟粕,也不值得我们做为装饰品。
王书记通过对“文化”与“道德”这两个词古今含义的演化分析,指出:知识爆炸的时代要紧的不是缺少知识,有没有对知识的判断、甄别能力,有没有对知识的创意重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道德是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尺码,符不符合时代的道德标准,直接关系到文化产品能不能被接受和传承下去。
对于中西方的创造精神,王书记列举了一些文化产品,从产品中所作出的诠释可以看出,各自表现出的道德观和敬业精神显得泾渭分明。
王书记还谈到,中国古代发明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但近代对奇技淫巧的矫枉过正,制约了技术的发展。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国,在许多方面又重新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然而,“过度教育”对一个人创造灵感培育阶段毁灭性的践踏,对人之初始认识事物的规律的忽视,仍然是今后着重克服的。我们要从先秦两汉对人性、魏晋对才性的辩思中吸收有益养分,弥合社会“创”与“思”的缺失。
在谈到艺术家追求中的普遍茫然时,王书记道出一家之言:如果把抽象当做一切艺术形式的一种手段或过程的话,古人凝炼了数千年而形成的审美法则将得到重新审视,太多的禁锢或将被抛弃,钝化了的感觉或将被重新激活,艺术家可以从迷茫中醒来,修补那些落满尘埃的文化断层,而不再纠结于传统和现代、抽象与所谓的“具象”。
联系到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弘扬,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是民族复兴的一个标志。
最后,王书记祈愿大家作为设计师,要有责任担当,道德担当,把理想和设计理念融入到民族复兴建设幸福美好家园这个大的目标上来。
王德宽,江苏海安人,副教授,现任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自幼喜爱绘画、雕刻、摄影等。他认为审美是人修为的一部分,艺术始终与人的心智与情志共成长。长期以来,在公开出版物装帧设计、产品包装、标识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有一定的实践与应用。对传统文化、环境育人等有过一定层面的研究。在《城市规划》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并完成《南通市城市文化品位现状及其提升》等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