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艺术学院徐宏博士走进青设大讲堂,与全体学员共同探讨“人类非遗‘二十四节气’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讲座中,徐博士引导学员们深入了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将一年四季进一步细化成了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由此,徐博士指出“二十四节气”蕴含数千年智慧且世代相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合一”和谐自然观的重要体现。
最后,徐博士总结了“二十四节气”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民俗民艺之美,所涉及的书画美学和养生之道,对于今天处于现代文明中的中国人,依然有着重要关联和历久弥新的意义,对于现代设计也有着启示价值。
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讲座深深吸引着每一位学员,中国民间文化是经过世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学员们在感受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当前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的断层以及极待复兴的使命。
徐宏,生于1975年11月,浙江宁波人,南开大学哲学系美学硕士、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博士,现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承担艺术概论、艺术美学、美术教育学、中学美术教学设计等课程的讲授工作,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出版编著一部共九册,出版专著《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