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通东民歌传承人崔立民讲学
2015年3月16日下午一点,在艺术学院音乐系民间音乐研究所内,一位来自南通海安的民间艺术家为14级音乐与舞蹈学研究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田野调查课。年过古稀的主讲人崔立民老师是海门山歌与通东民歌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崔老师从民歌的分类入手,浅入深出的举例范唱了通东代笔性民歌:号子:《挑担号子》、《拉船号子》、《打麦号子》;小调:《锄草歌》、《打牙牌》;山歌:《山歌不唱忘记多》、《冬灶港渔歌》、《一把芝麻撒上天》(《幸福山歌唱到万万年》)等。在詹皖副教授的提议下,崔老师范唱,同学们记谱。崔老师范唱了《挑担号子》《锄草歌》两首曲目的各一小段,并且每段演唱五遍,每遍曲调都有差异,可是听来又不尽相同,崔老师动情细致的演唱,让第一次听到南通地方民歌的14级研究生大开眼界,无不感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通位于江苏中东部地区,江海交汇处,十里不同音,八里不同调。南通地区的民歌曲调亦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崔老师上世纪60年代在省艺校学习,后因三年自然灾害学校停办,重新又回到余东老家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普通劳作中,崔老师从风里来雨里去的老农民身上学习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劳作号子,为日后研究通东民歌和海安民歌打下了厚实的基础。2005年,其根据海门山歌为音乐素材创作的新民歌《我家住在桃花巷》荣获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词曲创作“晨钟奖”。
短短两小时的田野调查在同学们的意犹未尽中结束,最后詹皖副教授代表南通大学民间音乐研究所感谢崔老师的精彩讲座,并祝崔老师身体健康、笔耕不断,为南通民歌再做更多的贡献。
